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

隐瞒非好事 好事不隐瞒


八方回响:隐瞒非好事 好事不隐瞒   
言论  2012-08-30 12:26 (南洋商報)

受到各方质疑与争论的关丹中华独中批文,终于通过非正式的私人网络渠道曝光!由于批文不符合华社所要申办的独中,实际上可说是一所新式的民办国中而引起哗然。
俗语说:隐瞒非好事,好事不隐瞒从这次申办关丹独中事件,作为华教保母的董总,秉承林连玉的爱我华教精神,对批文内容的质疑是正确的!批文尚未公布之前,董总即被边缘化,董总的质疑更受到有心人的无情抨击,领导人受到恶毒的人身攻击,令人深觉遗憾!

维护华教吃力不讨好

独立五十多年来,当初华巫印三大民族携手建国,而华教却受到诸多限制与打压,各种不公平的政策与偏差,令华教的发展困难重重,甚至要面对单元化教育政策的威胁;各种不利华教的措施接踵而至,令董教总要作长期的抗争,疲于奔命。不过,当华教面临重大危机课题时,朝野各派系都能以大义为重,凝聚力量,团结一致,共渡时艰,茅草行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,连马华也要声称与华小共存亡。这次关丹独中的申办,就是大家所共同关心的,绝非个别事件或私人产物!
从中学改制到华小长期师资不足,派不具华文资格老师到华小执教,也是一项会导致华小变质的隐忧,董总的忧虑是不无道理的,所以才发起325抗议大会,也号召520关丹申办独中及729昔加末申办独中大集会,一切都是以维护华教为己任。维护华教的热诚与关爱,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,不能摧眉折腰,可能还要得罪权贵,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,却受到别有居心者和个人利益集团所不容。董总领导人为华教反而遭到这些人流言恶语的攻击,描黑中伤;一些评论者带有私心与偏见,企图模糊焦点,混淆视听,误导社会大众,打击董总形象,居心何在?
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:一最好的果实,往往最先受到鸟兽的啄食。美国至今排名还是第一的总统林肯,也是受到小人的暗杀;主张非暴力的印度圣雄甘地,却死于暴力;精忠爱国的岳飞,也死于奸臣秦桧之手……
历史上许多忠臣好人都曾被诽谤或陷害。白居易曾写下一首〈放言诗〉: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后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

道远知骥世伪能知贤

这首诗的意思是说:像周公这样的忠臣好人,当他在辅佐成王的时期,也被流言中伤,被人怀疑要篡权;王莽这种乱臣贼子,未篡位时伪装成谦恭好人,而被人迷惑称赞。
假如这个时候他们死了,古今天下忠奸真假,不就没人分得清了么?
这首诗教导大家: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也就是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所以,看人不要看一时,而要长期观察看一世。很多好人都会被人误会与诬陷,而坏人却会被人蒙蔽而误当好人,就像大汉奸汪精卫,至今仍然有人替他申辩,说他投敌是为了挽救中国百姓。真是: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,邪人也有歪道理!不过,邪理万千条,真理只一条!
白居易赠诗辨真伪,赐法决狐疑,让大家不用问神都知道,当局所批的独中是一所怎样形式的独中。吃一堑,长一智,故我们绝不能对申办关丹独中的批文掉以轻心,这种慎重,绝不是鸡蛋里挑骨头,也绝不能饥不择食,有奶便是娘!

不閉門戶的年代


    
       201274閱報,又看到數名外勞在一場火災中被燒死的悲劇!主要肇因是房屋起火,防盗的鐵窗,阻撓逃生,結果活活被燒死,這種悲劇不斷地重演。

時代大進步,人們居大屋,雖然豐衣足食,但卻生活在一種誠惶誠恐的陰影裡。由於治安敗壞,人人自危,所以,一座座的住宅區,居民要合資顧請保安人員,花園住宅要用鐵絲網圍起來,順暢的道路,要設立柵門,猶如生活在戒嚴區裡,令人防不勝防。家家戶戶,鐵門重重深鎖,自我設限,居民猶如籠中鳥。

         這讓我緬懷起上世紀50年代的木屋生活,住的是亞答或白鋅木屋,沒有石敏土,雖然簡陋,但是周圍寬暢,沒有圍牆,更沒有鐵門花窗,而是不閉門戶,大門敞開,居民可以自由往來的不設防年代。

       那時我是住在甲洞高烏山,靠近森林局的邊緣,在日據時期,我就是在那兒出世的。那是一片自由的樂土,我的祖父與父親是墾荒者,帶著鋤頭和刀斧,披荊斬棘,用汗水、淚水、血水,澆灌出碧綠的農作物,荒野變良園。
        
        我的童年就在這片土地上成長,我的家園,就在森林局的路旁,雖是亞答木屋,但很寬大,因我們是一個大家族,姑叔眾多,堂兄弟姐妹也多,二、三十人,同住一屋。屋子周圍,面積寬闊,至少有幾英畝,已婚叔叔,每人都劃分到一大塊土地,可以養豬種菜,隨時可以增建屋子。附近也有幾家印度人,以畜牧養牛為生,也有馬來同胞,大家都和睦相處。

      這時的高烏山,屋子還是疏疏落落,有者還是住在簡陋的茅屋,尚無水電的供應。當時雖處緊急狀態,著名的森林研究院,也是門戶開放,我們自由進出遊玩。

      童年是最活潑,最純真的年代,左右鄰居的小朋友,常常聚在一起玩樂。他們隨時到我們家來,進出自如,玩各種遊戲,有者甚至躲到房間,鑽進大被,玩捉迷藏遊戲,婦女則閑談取樂。

        大家沒有拘束,即使馬來人、印度人,都守望相助,親如一家,互相拜訪,餽贈食品,非常融洽。很多印、巫友族的孩子,與我們一起遊玩,會說一口流利的福建話與客家話。

       我們都是腳踏“實地”的人,不必穿鞋,有些兒童甚至只穿上衣,不穿褲子,光着屁股,瀟洒自在,到了傍晚,才沖涼穿木屐。晚飯後大家又再相聚,大人講故事,小孩傾聽。我的祖母沒有進過學堂,目不識丁,但她很會講故事,例如孫悟空、豬八戒.薛仁貴、薛丁山、陳三五娘、五子哭墓……..等等,以講述忠義孝道、誠信禮讓為主,教人要老實,娓娓道來,我們聽得津津有味,對我們小孩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。不愛聽故事的小孩,可捉螢火蟲或玩其他遊戲。

       當時周圍有礦場、膠林、菜園、魚池,大家自由開墾種植,養豬養雞,各族自由往來;兒童有寬闊和自由的活動空間,隨處野遊,抓魚捉鳥,或玩泥沙,逍遙自在,連牛羊豬狗等家畜也自由走動。雖然我家是養豬殺豬的,但友族沒有顧忌,常到我家作客,甚至一起用餐。

後來我二叔擴建房屋,有房出租,租戶有印度人、馬來人,我們一個大庭園,竟然居住了三大民族,大家同在一個屋簷下。

村民多是淳樸的勞動者,勤儉自強,知足常樂,耕者有地,不愁衣食,身安茅屋穩,心定菜根香。

    如今,木屋的年代消失了,淳樸敦厚的民風也結束了,人民住在長長的排屋裡,鄰居也多不相識,鮮少往來。兒童失去了那片自由的天空,與土地隔絕,腳不着泥。各族之間,架起了種族與宗教的圍牆,人民被分切成土著與非土著,常常聽到種族主義者的咆哮,土犬狂叫,還要時時防匪,處處防盗,令人心寒。緬懷木屋時代,無爭無搶,人安路暢,野鶴無糧天地寬,安貧樂道有餘歡。
(2012-9-10星洲日報星雲版)

人生就像騎腳車



       孩子花數百元買了一部腳踏車,它顏色鮮紅,把柄特長,構造與我少年騎的腳車截然不同,原來是當運動用的。

       我差不多半個世紀沒有騎過腳車了,見到腳車,宛如見到故友,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。我躍躍欲試,以檢試自己的體能,但騎不到一公里,遇到一點斜坡已力不從心,有點像喝醉酒,東歪西傾,不聽指揮。孩子和太太看到我老態畢露,躭心我會摔倒骨折,就叫我別再騎了!

       但我不服氣,以我過去擁有十多年的騎腳車經驗,相信稍加練習,必可駕馭自如。於是,我再騎幾次,但仍然力所不逮,氣喘如牛,方知不能再操縱自如了。

       有一天,我發現腳車不見了,後來才知道放置在樓上,而且兩個輪胎都洩了氣。我想,一定是孩子怕我再騎出去,而且今天車多不安全,所以寧可“束之高閣”,把輪胎也放了風。

       回想少年時期,腳車是我馳騁生活戰場的鐵騎,從小學到中學,它伴我走過最珍貴的黃金時代。

講到腳車,又稱腳踏車或自行車、單車,也稱為鐵馬。童年時父親有一架棄置不用的殘舊腳車,就成了我的寵物。八歲開始,我就學會了騎腳車,小學四年級時,每天就以這部老爺腳車上學,來回數英里。

初學騎腳車,也不知摔跌了多少次,我才征服它。有一次剎車器壞了,腳車像脫韁野馬,從斜坡飛撞路旁,我像滾地葫蘆,鼻子手腳多處擦傷,胸口也留下一個疤痕。但這嚇阻不了我,跌倒再爬起來,還要繼續策馬勵行,不論上山下嶺,拐彎抹角,各種崎嶇不平的道路,都阻攔不住,能跨越克服。

       到了中學,從初中二(1959)開始,我與數位同學結伴,就用大姐的一部“禮里”牌腳車,清晨六時就從甲洞經洗都巴剎、文良港再轉到鵝嘜路的中華中學,日曬雨淋,每天來回約20多英里。

       當時車輛少,每天踏腳車,磨練了身體,小腿肌肉也特別發達,有時被雨淋濕了,就坐在課室裡讓它自乾,也不會感冒生病。中午回家,烈日當頭,把皮膚晒得黝黑,至今年老,才產生很多後遺症。

       那是一個窮困的年代,祖父殺豬,父親賣肉,我才十三歲,就常被祖父命我去附近農家協助捉豬載豬。一只百餘斤的大豬,我根本無法載動,只能把豬籠裡的豬,挷在腳車後面的鐵架上,在鄉野的羊腸小徑,慢慢的把腳車推回家,有時不慎跌倒,還要挨罵。此外,我還利用腳車載柴、香蕉桐及幹其他活子。

       父親是一名豬肉販,而他疾病纏身,身體虛弱,骨瘦如柴,每天卻要騎腳車載一籮的豬肉從甲洞到怡保律售賣,搖搖晃晃,的確令我心痛。上了高中,我就替父親騎腳車載豬肉到怡保律的巴剎,然後再改搭巴士去上課,父親則搭巴士到巴剎。

       有一次,遇到豪雨,礦湖崩堤,水流湍急,滾滾而來,狀甚駭人,低窪路面,水淹盈尺,頓成澤國。若要冒險跨過,又恐被湍急的水流沖倒,豬肉刀具,將會付之東流,一時令我躊躇未決。

在百般無奈之下,只好冒險涉水,我一手緊抱竹籮,一手握著車把,戰戰兢兢,在混濁水中慢慢推行,很僥倖安全越過百多尺的路面,但我的白鞋變了黃泥鞋,潔白的校服也沾染污漬,去到學校,感到非常尷尬。

       離校後,不忍心父親受苦,我就繼承父業,成了屠夫,每天騎腳車,載豬肉,到巴剎和住宅區兜售,中午之後才冒著炎熱的太陽回家。到了1965年,我才買了一部摩多電單車,至此才正式與腳車脫離關係。

      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:生活就像騎腳車一樣,只有不斷前進,才能保持平衡。的確,人生也像騎腳車,不論求學或事業,只有不停地踏,才會前進,取得成功,萬一停了下來,就會失去平衡,無法達到目的地。(21-9-2012星洲日報星雲版)

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

潮劇情


      
       “自己顧自己”(粵語),是外籍人對潮州音樂的戲謔,但我對潮州音樂與戲劇,不但情有獨鍾,而且還深深迷戀上它,成了戲痴!

       我會痴迷潮劇,很多潮籍朋友都覺奇怪。他們說,我們很多潮州人都不愛聽這種咚咚鏘,也不會欣賞這些老土的東西,而你是福建人,為什麼會迷上它,你聽得懂嗎?

       哈哈!我莞爾而說:“不懂是草,懂得是寶,潮劇藝術無窮妙,何況潮劇也是中華文化瑰寶之一,富有地方色彩,曲調輕鬆,古樸典雅,有崇高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品味,且具有南音古韻,與福建有淵源關係,只要有字幕,我一定會明白。”

當然,我所喜愛的是古裝的歷史故事,尤其是《陳三五娘》,又稱《荔鏡記》,情牽潮州、泉州兩地,明清以來,是潮州泉州以及閩南台灣一帶最為膾炙人口的戲劇。劇中主角陳三(陳伯卿)是泉州人,五娘(黃碧琚)是潮州富戶黃九郎的女兒,故事發生在潮州府,講述曲折私奔的愛情故事。

       此外,我還看過很多著名的潮劇,如火燒臨江樓、春草闖堂、珍珠塔、井邊會、辭郎洲、告親夫、王老虎搶親等,喜愛潮劇的潮州朋友都會對我感到特別親切。我與潮劇結緣,那是起自上世紀的60年代末期,一位初中一教我華文的黃鴻義老師,約我到吉隆坡普天戲院觀看一部《蘇六娘》的潮劇,姚璇秋主演,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潮劇。

潮劇宛如京劇,也有生、旦、净、丑等角色,唱腔細膩幽雅,旋律委婉,和諧動聽,鼓樂相聞;加上唱詞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,可啟發人性,非常符合我的口味。其中有一情節“桃花搭渡”,是婢女桃花與渡伯對歌,是我童年時代,耳熟能詳的福建歌曲,何況潮州話與我們閩南話語音相似,頓覺韻味無窮,更有親切感。另一位著名老旦洪妙()飾演乳娘,維妙維肖,聽到楊子良要為她建“節婦亭”,竟哭了起來,子良問她何因,乳娘哭說:“你去問你爹就知……”,原來她曾被子良之父污辱,絕妙好辭,令人拍案叫絕。

潮劇在我腦袋原是一片空白,立即被它佔了一席之地,而且開始迷上了它,過後我還買了《蘇六娘》和其他潮劇的錄音帶,不論在家或車上,時時欣賞,悠揚悅耳,百聽不厭。

       1982年,我到曼谷拜訪宗親,泰國黃總秘書黃煥南特別推薦,叫我一定要去國家劇場觀賞潮劇演出。他說這是來自中國廣東潮州的著名劇團,水準很高,機會難得。的確,當時馬中雖已建交,但僅限於官方往來,一切民間活動,尚屬禁忌。

在這富麗堂皇的劇場,能觀賞到技藝精湛的演出,如飲陳年香醇老酒,令我如癡如醉,這是我第一次觀賞舞台潮劇,對潮劇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與喜愛。泰國黃氏宗親組織寵大,以潮州人居多,各種祭祖儀侙,也以潮州習俗為主,也讓我對潮州文化增加認識。

       我到過很多潮籍朋友家坐夜弔唁,道士竟多是女性,儀式隆重,她是代表家屬向逝世至親傾訴,聲淚俱下,演唱俱佳,配合如泣如訴,抒情幽雅的潮樂,能夠凸顯生離死別的哀怨情愁,真情流露,感人肺腑。沒想到,潮人的喪禮也有如此豐厚的文化藝術。

       我有一位潮籍同學鄭金德和其他潮州朋友知道我喜愛潮劇,遇有潮劇團演出,都會邀我觀賞,包括來自潮汕的劇團《到汕頭走一走》、柔佛穎川陳氏公會儒樂團、2006年姚璇秋率團到吉隆坡坤成中學禮堂演出。我當然不能錯過這位偶像,帶了相機拍攝了她的舞台劇照,表演完畢,還與一班粉絲和她合影留念,難怪一些潮籍朋友要笑我比潮州人還潮州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 過後我响往潮州,特地到潮州、汕頭等地走一趟,在美麗的韓江河畔漫步,也參觀了韓文公祠等,實地考察潮州文化,品嚐潮州美食,並買回許多姚璇秋、陳楚蕙、張怡凰、童星黃曉佳等卡拉OK潮劇光碟。後來我的小兒也娶了潮州媳婦,與潮州人結了姻親,而我的親家也是潮劇的愛好者,大家有了共同的喜好與話題。

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

人燒鼠,鼠燒屋!


    
老鼠過街,人人喊打,可見人們對老鼠的憎恨!老鼠的確是人類的大敵,提到黑鼠病,就讓人喪膽,它曾是一種全球性的大瘟疫,根据估计,中世纪欧洲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鼠病,可見老鼠給人類帶來的大災難。1917年,甲洞也曾發生過一次鼠疫,當時連棺材也賣到斷市。至到現今,即使老鼠的尿液,也會殺人,大馬曾有多人在山溪游泳得了鼠尿症而死,這種能殺人於無形的小東西,怎不令人深惡痛絕?

我曾看到報導,有人從冰箱拿出罐裝飲料來喝,竟會離奇死亡。後來解剖研究是得了鼠尿症。可能是拉蓋罐裝飲料未放入雪櫃之前,已被老鼠尿過,未被清潔就放入雪櫃,飲者嘴唇沾染尿液,可見老鼠隨時會給人帶來無妄之災,即使一粒老鼠糞,也會壞了一鍋湯!

但是,仇恨歸仇恨,老鼠與人,總是人鼠相隨。不論貧富,老鼠對人都一視同仁,你住亞答木屋,它不嫌你窮,住洋樓大房,它也悠然與你分享。老鼠又稱耗子,這種鬼靈精,可說最能適應環境,即使污濁陰溝,黑暗洞穴,都可成為它的安樂窩,況且它的繁殖力強,不論老少都稱老,在十二生肖當中,竟然還能高居榜首,無處不在!

每天我到孟加拉拉小公園晨走,把車停在路邊,經常可以看到群鼠出沒,見到我就快速竄入路旁草叢不見了。我頗覺奇怪,老鼠怎麼不見了?我再仔細觀察,才發現草堆中有好多個老鼠洞,它們一定匿藏在裡面了。

這頗引起我的興趣,我又看到樹旁有一個那督公神龕,神龕旁邊又有好幾個洞,那肯定又是老鼠的安樂窩了!它把洞挖掘到神龕底下,就可高枕無憂了,有誰會為了一只老鼠而去破壞神龕,得罪“神明”?難怪有句“社鼠難除”的俗語,人們總不能拆廟捉耗子,故它胡作非為,人們“投鼠忌器”,沒奈它何。

以前我住在鄉下木屋,經常可以看到貓捉老鼠,如今在都市,尤其甲洞孟加拉拉這個市鎮,餐館林立,每天都可看到肥碩的老鼠到處橫行,肆無忌憚的越過馬路,難怪經常有老鼠被車撞死,成為烏鴉的美餐。市民都感嘆,以前是老鼠怕貓,現在是貓怕老鼠,就如今日社會亂象,以前賊怕人,今天人怕賊!
詩經《魏風》有“碩鼠”詩云: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碩鼠碩鼠,無食我黍!三歲貫女,莫我肯顧。
逝將去女,適彼樂土。樂土樂土,爰得我所?
碩鼠碩鼠,無食我麥!三歲貫女,莫我肯德。
逝將去女,適彼樂國。樂國樂國,爰得我直?
碩鼠碩鼠,無食我苗!三歲貫女,莫我肯勞。
逝將去女,適彼樂郊。樂郊樂郊,誰之永號?
這些肥碩老鼠,食人穀苗麥黍,貪婪無度,不會感恩,迫到人民要另尋安身樂土,那兒不會有人號哭。俗語說:蒼蠅愛糞坑,老鼠愛米倉。我們國家資源豐富,養肥了無數的碩鼠,難怪有整百萬人民要往外尋找自己的樂土。

市政局曾經展開滅鼠運動,每捉一只老鼠有償金若干,但也只不過是一種噱頭吧了!只有幾隻倒霉的老鼠被逮,絕大多數還是逍遙法外,就像貪官一樣,不聽話的,就拿來祭旗,絕大部份還是風風光光,封侯賜爵,瀟灑自在。

我們要抓老鼠,最老土和安全的辦法就是用鼠籠了。我把魷魚烤的香香,作為誘餌,果然有鼠中招,成為籠中物。要如何處置這可惡的傢伙,也頗費周章。我與朋友交換竟見,有人說把它放在烈日下曝曬,它便會死,而我每次用水淹的方法,把它浸死,再鋤個洞把它埋在花草旁,使它化作肥料。

有一位朋友跟我講述一項驚人的故事,某小鎮有一位店主用鼠籠捉到一只老鼠,此君恨鼠入骨,想出了一種殘忍的滅鼠之法,把汽油淋到老鼠身上,然後點火,要把老鼠活活燒死。豈知,老鼠著火,痛苦亂撞,不知何來一股神力,竟然給它撞開籠子,帶火逃入紙扎店內。那是一排舊式的雙層板店,立即引發火災,結果整排的店屋被焚毀!

老鼠屬於齧齒類,成長過程,必須不斷磨礪牙齒,才能牙尖嘴利,破壞力強。老鼠還另有毀人家園的功夫,就是咬破電線,隨時可以讓成火災。由此可見,人們痛恨老鼠,是有其道理的。
(2012-7-2星洲日報星雲版)

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

吃苦方知樂



524下午五時許,一位朋友打電給我說:“喂!電視新聞剛剛播出,你的親戚許崇明醫生的兒子在檳城墜樓身亡。”

這項惡耗宛如晴天霹靂,一時令我愣住。許崇明是我的表弟,他是一名皮膚專科醫生,他的獨生子養尊處優,過著富裕的生活,怎麼會突然墜樓呢?

由於他是名醫,馬上成為媒體報導的大新聞,轟動全國。我致電給我的姑姑,她劈頭第一句就說她的孫子太傻了!…….這名24歲的醫學系學生,是她長孫。
      
夜晚我與家人前往弔唁,整個殯儀館排滿了花圈,由裡面靈柩旁排列到外面,愁雲慘霧,充滿哀傷,大家都為這位前程似錦的青年,這樣輕易地走了,覺得非常痛惜!
喪子之痛是難於撫平的,崇明表弟以紙巾拭淚,語重心長地勸告為人父母者: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快樂,多花時間陪家人,享受天倫之樂才重要。這種出自肺腑傷痛之言,成了報章的頭版新聞。

他因事業心重,他在全馬開了十多間的診所或分行,自責忙於工作,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及關心兒子,覺得對不起墜樓的兒子許優慶,深感內疚。

他也說:現在的孩子應該吃些苦,否則他們會很脆弱,意志力不堅強……我真的很對不起他,這是我的心裡話。

常言道:“死有重於泰山,有輕於鴻毛。”醫生的職責本來就是治病救人,而其子竟會如此輕生,作為父親,怎不悲慟?所以他才說出這番隱藏在內心裡的真話,目的在於醫治那些不正確溺愛子女的父母,希望其子之死,作為警鐘,能喚醒天下父母,教導子女應有正確的方式。
我的姑姑,原是我祖父的掌上明珠,僅受小學教育,後來嫁給鄰居的一名窮小子,同甘共苦。因為貧窮把她磨練成一名倔強的勤勞女性,相夫教子,雖苦猶樂。後因丈夫生意失敗,且有第三者闖入,破壞了美滿家庭,令她肝腸寸斷,曾一度自尋短見。但她在親友勸導之下,化悲傷為力量,活得更堅強,勤儉持家,不惜變賣房屋,協助5名兒子及一名女兒,一名養女先後到國外留學。5名兒子在外經過一段坎坷歲月,苦境苦學,半工半讀,終於完成大學教育,全部成為專科醫生,滿門俊秀,一時傳為佳話。

俗語說: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,為了嘉勉她為典範,我在2000年為文推薦她競選《好爸爸好媽媽》的選舉,這項活動是由雪華堂婦女組主辦,結果她膺選為隆雪區三位好媽媽之一,受到表揚,贏得好媽媽的美譽。

若要小兒安,定要受風寒。我姑姑一家在風雨中成長,苦盡甘來,可說是:勤勞素樸造賢才沒想到因為溺愛反令這名孫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,不堪風雨,結果產生“溺愛享樂釀苦果”的悲劇。

陳嘉庚這樣富有,他的子女要上學,本來司機可以載他們到學校,但是他偏偏不允許,一定要子女搭巴士。他這樣做,就是要子女學習吃苦。古云:窮生儉,儉生勤;勤生富;富生懒;懒
生奢;奢生窮。這是一項因果循環定律,陳嘉庚要他子女學習吃苦,不要好逸惡勞。
老人不憶苦,兒孫不知福。我也是從苦境中成長,深懂苦的滋味,因為不知苦,就不知樂。所以我時常勸戒朋友,不要好了瘡疤忘了痛,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,人生以服務為目的,富則兼濟天下,飲水思源,回饋社會,做個有情有義的人。

溺子如殺子,治理國家也是一樣道理,假如當政者對某一族群特別偏愛,呵護備至,給予拐杖,結果嬌生慣養,成了依賴性,這種溺愛,不但不是幫他們,反而是害了他們,讓他們沉淪,缺乏競爭力。

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

我家來了一條青竹蛇


 那是數年前的一件事,剛剛搬到白沙羅鎮。
 有一日,在辦公室處理要務,突然接到太太的來電,緊張兮兮地嚇了我一跳,以為發生了什麼事。她驚魂甫定才說:我們家進來了一條青蛇啦!
咦!怎麼會有青蛇,它現在還在嗎?我也緊張地問。
“它懸掛在廚房上面,身往下垂,昂首吐舌,樣子嚇壞人,被印尼女佣發現,用掃帚把它趕走,就不知那裡去了!”太太慌張回答。
呀!家是清靜的安樂窩,又不是鼠窩,怎能容下這危險的蛇類?我不會捉蛇,一時也想不起有那個朋友會捉蛇,想到消防局時常有替民捉蛇除害的新聞,就立即撥電到附近的消防局救助。
我辦完事趕回來,太太說消防隊剛剛走,消防員在屋子內外尋找一番之後,沒有發現青蛇,就班師回朝了。
我問他們有沒有到鄰居周圍尋找?尤其是毗連的後面屋子,尚無人居住,青草長滿庭園,青蛇很可能躲在那裡。
她說沒有。唉呀!我明白了,也許是太太不會請他們“喝茶”,所以他們敷衍了事就走了。俗語說:“火到豬頭爛,錢到公事辦。”今日金錢掛帥,什麼都講錢,沒花點錢怎麼能使鬼推磨呢?
我相信這條青蛇若不是隱藏在家裡,一定尚在周圍,太太生性怕蛇,心裡更是忐忑不安。若這條青蛇沒被找到,肯定會寢食難安。
青蛇體形細長,頭呈三角形,擁有劇毒,常躲藏在灌木樹叢,或花草雜處,等待獵物。因有艷麗碧翠的保護色,不易被發現。我每天到甲洞孟加拉拉湖濱公園晨走,就多次發現這種小青蛇懸掛在樹叢花木之間,耐心靜待獵物上門。
       “青竹蛇,細又長;咬一口,到西方。”我小時住在鄉下,就聽到這首順口歌謠,也常聽到很多被蛇咬死的故事,何況青蛇又細又長,容易從空隙鑽入,令人防不勝防。青蛇種類很多,有些有毒,有些則無,不管有毒無毒,這種冷血爬行動物,都會令人不寒而憟。
       我們一直為這青蛇而耽心,往後面隔鄰屋子視察,也無它的蹤影。後來孩子想到有一位裝修的朋友,有數名印尼外勞,不妨叫他們來協助找蛇。於是一個電話,來了兩位外勞工友,他們曾經替我們裝修過房子。
       他們跳進隔鄰的屋子,在長滿盈尺野草的庭院,撥草尋蛇,都沒有發現它。驀然回首,竟發現一條青蛇蜷縮在門口冰涼的地上酣睡,做其美夢。打蛇隨棍上,這名外勞得心應手,一棍就把它打死。
       我們終於放下心頭大石,這條青蛇,約有5尺多長。
萬物並育,而不相害。這只青蛇,本與我們無冤無仇,只要各走各路,井水不犯河水,皆可相安無事。焉知,它誤闖禁區,進犯民宅,給人帶來危險,才遭惹殺身之禍。
一般人對蛇沒有什麼認識,看到蛇就被嚇壞了,無法辨別有毒無毒,就像君子與小人,一時忠奸難辦,好壞難分。
實際上,蛇本無傷人心,人們怕蛇,是它有毒,不小心趨近它,它為了自衛才會反擊咬人,重則中毒喪命,僥倖得救,十年都會怕井繩,可見人們對蛇存有害怕的陰影。因此,對蛇多是負面的形容詞,因它曲性難改,所以才說:蛇入管中,曲性仍在,不能成為正直君子;且因有毒,故被比喻為害人的歹毒小人。
再毒的蛇,捕蛇手也會手到擒來,可是人嘛,無毒不丈夫,有些人比蛇更陰毒,看今日世界各地的動亂,當政的權貴,經常耍弄各種毒辣的手段,除了魚肉百姓,禍國殃民,有者為了邪惡的目的,不惜製造事端,挑起政治、種族與宗教的衝突與暴亂,掀肇血腥大屠殺,犧牲無數的人命,這種的毒,不知要比蛇毒上多少萬倍。正是:蛇毒猶可捉,人毒禍無窮。

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

大樹要防鑽心蟲



清早來到孟加拉拉公園晨運,看到一棵橡樹倒下,橫阻在行人道上,晨運者必須從旁繞過。
我對這棵橫死的橡樹,特別關注,它連根拔起,我想一定是昨晚承受不了風雨的侵襲,轟然倒下。心中未免嗟嘆傷感,這裡又少了一個可以庇蔭大地,護衛我們國土的戰士!
俗語說:“根深不怕風搖動”,我每天從這棵橡樹前經過,它外貌碩壯,風華正茂,昂首挺立,怎麼會不堪風雨?我趨前觀看,仔細端倪,像一個法醫,要尋找它的死因。
呀!我發現它的根部腐爛,樹頭內部,全是黑壓壓的白蟻窩,成了“空頭樹”,外強中乾,焉能不倒?
這個公園不大,但有小湖、人工瀑布、還有紅毛丹、楊桃樹、香蕉、波羅蜜樹、數十棵橡膠樹,以及其他棕櫚柳樹,雖然設備不佳,管理欠當,但對要求不高的甲洞市民來說,能有一個晨運的小公園,已是心滿意足了。
我對這裡的花草樹木,都有深厚的感情,所以特別關注,幾年來看着這裡的大小樹木,一棵一棵的死去或倒下,不然就東歪西倒,無人扶助;沿著湖邊的柳樹,本可隨風飄舞,增添幾分詩意,但幾乎每棵都遭受“腰折”,有者枯死,倖存者都被折磨的殘不成形,心中總是滿懷愁緒,為什麼我們甲洞有舉世聞名的森林研究院,有很多植物專家,卻沒有人伸出援手,來救救這些遭受病毒侵害或被風雨摧殘的樹木?
看到這棵橡樹之死,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示。
俗諺有言:“人貴有格,樹貴有根。”大家都知道,人靠心好,樹靠根牢。樹根長得深、長得牢、就不怕風雨擾,但最怕的是防不勝防的內賊“蟲蟻”。
這些微不足道蟲蟻,物以類聚,團結一致,不斷衍生滋長,勢力漸漸膨漲,可以匯集成一股龐大的力量,就如成吉思汗的百萬大軍,所向披靡,無堅不摧。所以時人切莫小覷螻蟻之小,它能殺人於無形,雖然它不能撼動大樹,卻能慢慢腐蝕樹的內部,令它五臟俱毀,成了空心樹,或把根蛀蝕,大樹就會隨時倒下。
所以俗語說:“長堤要防螞蟻洞,大樹要防鑽心蟲”。所謂鑽心蟲,就是侵害樹木的各種蟲蟻。這些無形殺手,處處潛伏,若是掉以輕心,不加防範,總有一天大樹會被它蛀倒。
這棵橡樹之死,可作為我們的借境,成為一項社會教材。一個社團、企業、或國家,就像樹一樣,從幼苗的成長,需要小心照顧,到了開花結果,還要勤防各種飛鼠和鳥類的啄食;同時還要時時修剪施肥,才會有好收成。更重要的一定要慎防蟲蟻的蛀蝕,攘除蟲害,才會穩健成長。
我們時常看到一些大企業或公司,外表堂皇,突然倒閉,虧損嚴重,令人不可思議。很多是內部貪腐,管理不當,濫權舞弊,這些就像樹裡的蛀蟲,不斷地蠶食。這些公司,恰似馬屎表面光,內裡一團糠,怎會不倒?
貪腐,就像潛伏在樹裡的白蟻,不斷偷竊和腐蝕國家的財富,肥了官吏,瘦了人民,若無法制止,將會令國家破產傾覆,人民受苦。
社團組織也是一樣,很多人以服務為名,貪婪愛財,竊取私利,還恬不知恥,顛倒是非,嫁禍忠良,危害組織;有些巧立名目,比如以發展重建會所或投資為名,企圖將社團產業,一網打盡;有者假公濟私,狡猾奸詐、陰險毒辣……各種醜性百態,令人目不暇給,嘆為觀止。這些潛伏的蟲害,不予滅殺,社團組織,總有一天會像大樹倒下,所以不得不防。它不僅能腐蝕大樹,也能傾倒大廈,傾覆國家,足見微小能成大害,故須杜微慎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