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5月30日到民

宗親們事先已吩咐我們,達雅族熱情好客,善良豪爽,款款勸酒,教我們要有心裡準備,不要醉倒在

來自全馬各地的宗親約有整百人,包租兩輛最新式的大巴士,還出動了數輛四輪驅動汽車,於晚上9時出發,浩浩蕩蕩前往目的地Sg. Gelam。


在蜿蜒漆黑的道路上,偶爾看到微弱的燈光,那是疏落的民宅,約一小時,終於看到了亮

我們列隊進入長屋,與他們一一握手,家家戶戶在自己門前擺設桌椅,桌上有各種美食飲料,當然最重要的“米酒”,一種自己釀製的美酒,伊班人稱為Tuar, 比達友則稱Barram;還有雞魚豬肉、瓜果糕餅、咖哩美食、糯米飯,應有盡有。
這是一所比較現代化的長屋,是新式木板搭建,共有53個住戶單位,有一條長長的

長屋也有類似“居民協會”的組織,主席麥克及其他委員、居民,都熱烈歡迎賓客的到訪,認為是一種榮幸,民都魯


熱情的達雅男女,不論老少,熱情洋溢,尤其是穿著華麗民族服飾的姑娘,手拿米酒,殷勤勸飲。如此良辰美酒,大家都沉醉在歡

但人生幾何?對芳樽,且高歌,任他兩輪日月,來往如梭……。還是開懷暢飲,與他們分享喜悅,也是一種幸福和享樂。
為了一視同仁,我與數位宗親到每一住戶去拜訪,比較貧窮的,只擺有簡單的小食,糕品糖果,酒水飲料。我們與他們握手問候,飲他一杯米酒,以示尊重。
我看到數位身裁高大的女士,滿臉笑盈盈,手拿酒瓶,向一位朋友勸


我看到牆壁上掛了幾位戴四方帽的彩照,才知道這幾位女士都受過高深教育。

酒飲多了,自然要到廁所找個方便。他們每家門戶敞開,可以隨意進去。他們屋內,有新式的抽水馬桶,扭開水喉,幾乎嚇了一跳,有如黃河之水,怎能飲用?
過後,我到屋後走廊,看到每家都備有深藍色的塑膠大桶,猶如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在

我好奇的詢問他們,原來這裡的長屋居民,要用三種水。第一種是河水,濁黃不堪,只是供應廁所之用;第二種是雨水,用來清洗; 第三種

沒想到生活在在文明進步的時代,他們連水電的供應都缺乏,電源是來自發電機。
午夜12時,鳴鑼之後,便是豐收節的開始,大家載歌載舞,興盡而歸,我發現這位被灌的仁兄,已呼呼入睡,醉臥長屋。(13/9/2010南洋商報商餘版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