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王閣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,也是江西省會南昌的地標,因為唐朝王勃的一篇《滕王閣序》,更令滕王閣名貫古今,譽满天下。
中國四大名樓為湖南岳陽樓、湖北黃鶴樓、江西滕王閣、山東蓬萊閣。除了滕王閣,其他三大名樓我已遊覽過,唯獨最負盛名的滕王閣尚未參觀,因此心中一直耿耿於懷。去年十月到武漢出席世黃大會,我就特地安排到江西的旅遊行程,當然主要目的就是一睹滕王閣的雄姿,以償夙願。
我對滕王閣情有獨鍾,是早在中學時讀了唐初四傑之首的王勃所寫的《滕王閣序》,對這位年輕的才俊,非常的敬仰崇拜,而這篇四六對偶的駢體文,對仗工整,句句珠璣,更是唐朝駢文的代表作,成為膾炙人口,千古傳誦的佳文。秋瑾的《臨江仙》詞有一句:“佳句不辭千遍讀”,而我對《滕王閣序》可說讀過千百回,而且還能熟背。因此早有心願,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上滕王閣吟誦《滕王閣序》,欣賞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的絕勝佳景。
當這座巍峨雄偉、色彩絢麗、琉璃碧瓦、金碧辉煌的樓閣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,我仰首凝視,氣魄懾人,對著這座文化瑰寶,也是藝術宮殿,懷古幽思,頓時胸懷暢開,心曠神怡。
從正門入閣, 門前紅柱上懸掛着一幅毛澤東手書的拱聯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。 走進大廰,是一幅漢白玉浮雕——《時來風送滕王閣》,王勃昂首立于船頭,周圍波浪翻湧,表現王勃的英姿。左邊為王勃赴滕閣勝會,揮毫作序的場景。
這座內部共有七層的樓閣,每層都各有主題,為了趕赴觀賞古典歌舞表演,我們乘電梯直上,先從第七層參觀。若由台座之下的底層起則共有九層,故大廰懸有篆書“九重天”的匾額。另有一處刻有“凌霄”的小舞台,早已擠滿了人,翩翩歌舞,鳴鐘繫鼓,恰似《大唐舞樂》重臨人間。第五層的廰堂屏壁,鑲著用黄铜板制作的《滕王閣序》碑文,共分16塊,乃蘇東坡手書,經復印放大,由工匠鎸刻而成。
地靈人傑,江西自古人才輩出,滕王閣可說是江西人文風貎的縮影,二樓正廰的牆壁上,就有大型丙烯壁畫《人傑圖》,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,色彩鮮麗,栩栩如生,上有“俊彩星馳”匾額。第四層是江西山川精华的《地靈圖》,堪稱雙璧映輝,相得益彰。
此外,其他層樓廰堂還陳列有“物華天寶”著稱的江西工藝品、匏革絲竹古樂、竹刻楹联;匾額題詞,琳瑯滿目,都是出自《滕王閣序》的名句,目不暇給,令人嘆為觀止。
登閣遠眺,看不到落霞孤鶩,赣江依然浩浩匯流,江渚依舊,長橋臥波,舟楫穿梭,唯無層巒聳翠,只見大廈林立,直入重霄,令人感嘆,物換星移,昔日洪州,今日南昌,繁華如此。
說起滕王閣序,有一段傳奇故事。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(653年),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。李元嬰封號為“滕王”,故名滕王閣。20年後,當時的洪州都督閻伯歟首次重修。竣工後,閻公設宴,廣邀文人雅士,行文賦詩,以誌其盛。他原欲讓其女婿孟學士大顯身手,早已備寫妥當,只要各位文人推辭謙讓,他即可當眾揮筆。誰知王勃要往交趾探父,途經此地,躬逢盛會。他年輕氣盛,不諳推讓之禮,就寫下了這篇《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閣餞別序》,簡稱《滕王閣序》。筆落驚風雨,詩成泣鬼神,對王勃的才華,閻公才驚嘆折服。
《滕王閣序》還附上一首七律,最後兩句是:“閣中帝子今何在?檻外長江空自流。” 這是一句發人深省的感嘆,滕王閣歷千載滄桑,物是人非,閣中帝子不但早已消失,就連這80位人傑,早被風浪淘盡,人是無法抗拒時光的流逝,只有江水,依然悠悠東流。道出人生易老天難老,告戒大家,珍惜時光,在有限的人生幹一番事業。人終歸要走,帶不去碧玉黃金,只有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、立行,才能永垂千古。王勃才華橫溢,誰知天妒英才,寫了《滕王閣序》第二年,探父途中,渡海溺水,驚嚇而逝,享年27歲,英年早逝,可是英名永垂宇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