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

勸君莫殺猴



勸君莫殺猴
一個曾經拿過獵槍的朋友跟我講了一個故事,他在少年時住在森林邊緣的鄉野,父母以種植瓜果蔬菜為生,但時常遭受成群野猴的破壞,損失很重。有一天,為了保護農作物,他向樹上的一隻猴子開槍,看見猴子生死的一幕,令他終生愧疚,從此放下獵槍。

原來他所射殺的是一隻母猴,母猴中槍後還抱住孩子從樹上摔下,它已重傷。在生離死別之際,它把孩子放在地下,勉強採了數片葉子,雙手緊擠乳房,把乳汁擠在葉上以備孩子吃下最後一餐,然後雙眼一閉就溘然長逝!

       這感人肺腑的一幕,充分體現偉大的母愛,令他頓起惻隱之心。

       我也曾在瓜拉雪蘭莪的皇家山,看見一隻黑色葉猴抱著金黃色的小猴,在樹上跳來跳去,細心觀察,才發現小猴早已死去,肚腸外露,但它仍然緊抱不放,可見母猴愛子心切,生死不捨。

       有一次我到武夷山旅遊,飯後漫步,在酒店附近的一間餐館前面的一棵樹幹,有鐵鍊挷住一只獨臂猴,跳來跳去,甚覺可愛,我想是餐館的妙招,用來吸引遊客。

       第二晚,飯後依舊漫步經過這家餐館,一名穿著藍布粗衣的工人,站在猴子的背後,把鐵線套在猴子的頸項,用拑子慢慢把鐵線較緊,這猴子還拿著一粒柑在吃,不知死之將至!

       我問這名工人為何要如此虐待猴子?他回答說有顧客今晚要吃這只猴子。哎呀!我一聽,那還得了,怎麼可以當街如此殘殺猴子?我跑入店內向老板娘提出伸訴,她就吩咐工人把猴帶到後面去了,遺憾的我沒辦法拯救這猴子一命。

       漢代詩人有一首佚名的《巴東三峽歌》; 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巴東三峽猿鳴悲,猿鳴三聲淚沾衣。

       李白的《早發白帝城》詩云:朝辭白帝彩雲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

       從這兩首詩歌可以看出,為什麼猿鳴三聲淚沾衣?為什猿聲啼不住?原來這是有典故的!
       再看柳宗元的《入黃溪聞猿》: 溪路千里曲,哀猿何處鳴?孤臣淚已盡,虛作斷腸聲。

    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被貶到永州荒涼之地,心情抑郁憤懣,寄情山水,排憂解愁。詩意是說,孤寂的我被貶永州,申訴無效,前途無望,淚已流乾,愁腸寸斷。哀猿聲聲,徒自空嘯,我哪里還有淚可流,哪里還有腸可斷啊?

    愁腸寸斷或哀腸寸斷有其典故:三峽自古以險絕著稱,江面迂迴曲折,兩岸山崖連綿不斷,絕壁高聳,猿猴亦多,啼聲不絕。當地人常唱這支古老歌曲: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凸顯猿猴啼鳴,令人悲哀傷感!

       相傳東晉時,大將桓溫率部下入蜀,泛舟途經三峽,部下一人上岸捕獲一隻幼猿,母猿看到幼猿被捕,無法施救,悲痛萬分,沿江攀崖跳躍跟蹤,一路哀號。約行百餘里,母猿奮不顧身從危崖上跳到船中,立即身亡。眾人剖開母猿之腹,只見其腸已裂成寸寸小段,仍大驚,咸認是母猿思念幼猿,過於哀痛所致,不禁為其母愛震動。

    從以上故事,可見至性的猿猴母愛,不亞於人,人類於心何忍,捕殺猿猴?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