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

蜂背雖花不稱虎




月圓花好慶中秋,家家戶戶喜團圓,古晉卻發生一宗虎頭蜂螯死三名小姐弟的的悲劇。據10月5日的新聞報導,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幼弟及三位幼齡子女到郊野賞月,突遭一群野蜂追擊,釀成三死五傷,三名可愛的子女先後不治。天倫變色,月圓人缺,令人悲痛不已。
俗語說:天有不測之風雲,人有旦夕的禍福。這些無法預測的禍福,隨時會降臨到任何人的身上,有誰會想到,在這富有詩情畫意的中秋,竟會釀肇悲禍?
這些罪魁的野蜂,竟是劇毒無比的虎頭蜂!它除了在郊野叢林築巢,也潛伏在住家的四周,有者在石縫隱密之處,不易發現,萬一受到驚動干擾,就會群起而攻人。因此,經常在報上可以看到被虎頭蜂螯死的新聞。數日後的10月11日,美里又發生一宗小學畢業生到渡假村旅遊,有17名師生不幸被虎頭蜂螯伤的事件。
這種殺人不見血的虎頭蜂,它的特點是身上有花紋,腰細顎大,黑黃相間,有如虎紋,兇悍無比,所以稱它為虎頭蜂,雖然不是虎,但它比體形龐大的老虎還可怕,被它螯傷中毒而死的,時有所聞,被老虎咬死的卻少見,可見虎頭蜂是潛伏在我們四周的“無形殺手”!
俗語說:蜂背雖花不稱虎,蝸牛有角不是牛。老虎雖然兇惡,但它還是受保護的動物,畢竟隱藏於深山,而虎頭蜂雖不是虎,但令人疏於防範,時時會遭受無妄之災。
這些蜂禍的新聞,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。一位朋友亞金,年逾花甲,向我們表示慶幸,說他是“蜂刼餘生”!
那是60年前的童年故事,他住家旁邊就是一個數十尺深的大礦場,底下生有雜草及矮叢林,他經常光臨,就是尋找矮樹的三叉枝椏作為拉射彈弓的材料。殊不知,這種矮樹有一個很幽雅名字叫做“野牡丹”,它的花是紫色的,嬌小鮮艷,果實香甜,不但是鳥兒的佳餚,也是我們童年時代經常採摘的美食。
人們常譏笑:“牡丹雖美空入目,棗花雖小能結果。”而這種平凡的野牡丹,寂寞開無主,默默無聞,在鄉間林野,遍地盛開,無人贊賞。但有誰想到,它卻是一種“神仙藥”?
順便提到一位當醫生的親友,臀部生了毒瘡,坐立難安,專科醫生在他的屁股開了兩次刀,挖了很深的洞,尋找“源頭”,都不能根治,苦不堪言。結果聽從一位老婦的指示,用野牡丹的根或莖葉,配上三幾個豬頭皮的嘴巴,燉煮成湯來喝,數次即癒。這種廉價的土方草藥,竟有如此神奇功效,怎不令這位西醫折服?
話說回來,這位亞金的朋友,當時未滿十歲,穿著短褲,上身穿著T恤,在礦場看到有一條小溝,寬約三尺,泉水清澈,冉冉而流,深不及半尺。本來可以輕易涉水而過,但他看到對面水邊橫著一條樹幹,為了一顯他的輕功,他一跳就踏在樹幹上,腳步剛剛站穩,四面嗡嗡之聲,如雷贯耳,身上陣陣劇痛,使他驚慌失措。原來一群野蜂向他猛攻,他無處可躲,水淺又不能藏身,只好邊哭邊逃,跌跌爬爬,逃回家時,身體非常疲弱。
他頭大如斗,整個頭臉浮腫,傷痕累累,岌岌可危。他母親聽到他的哭聲,出來一看,可把她嚇壞了。她立即用黃泥與黃糖(俗稱黑糖或赤糖),參水拌勻後搽在傷口,他頓時成為一個泥人,並且把蜂針一根一根從皮肉裡挑出來。亞金身上至少有二、三十處被螯傷,但他卻奇蹟生還。
原來虎頭蜂在樹幹底下築巢,他這一跳,可跳出了禍,壓中蜂巢,老巢被人侵犯,豈不震怒?故而蜂群傾巢而出,向他追擊。可能是他體質特強,能禦蜂毒,加上土方治療生效,否則早已不堪設想了,至今談起來,他仍然心有餘悸。
我喜愛在住家周圍種植花草果樹,幾乎每天都要澆水和掃除落葉,當著暖身運動。有一次,在波羅蜜的樹下,我舉頭一望,赫然發現一個球形那麼大的蜂窩,三三兩兩的虎頭蜂正在蜂洞進出,離我頭部只有盈尺,頓時把我嚇了一跳。我額手稱慶,幸好沒有驚動到它,否則堪虞。我暗自虛驚,每天處在危境,尚不自覺。
我立即致電市政局,要求協助消滅蜂巢,三幾天後的一個夜晚,市政局果然派了一隊人馬過來,只見他們拿了一支竹竿,頂端綁紮布料,浸泡油屎,一點火,就急速往蜂窩燒去。
可憐的蜂群,正在窩裡大睡,突被熊熊大火包圍,匆促之間,驚醒飛竄,每只都葬身火海,紛紛墮地身亡。那些尚留在窩裡的,來不及逃生的都與它們的孩兒同歸於盡,可說“一窩熟”。
次日一早,我到現場查看,蜂屍遍地,蜂巢裡都是幼蛹,一種殺人於無形的虎頭蜂,就此灰飛煙滅。
俗語說:石怕火砲,蜂怕火燒。原來這種兇毒的虎頭蜂,也有它脆弱的一面,只要我們不與它正面交碰,就可趨吉避凶,轉危為安。(20/10/09星雲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