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

毫发常重泰山轻


初中一时,读到中华文选孔贞瑄作者的一篇课文:日观峰观日出,就仰慕泰山的雄伟。42年后的2000921日,才有机会到泰山旅游,登上了“日观峰”,一赏夙愿。
可是,我们午后才到泰山,不但看不到日出的殷红太阳,也看不到美丽的云海。极目远眺,都是灰朦一片,烟雾迷漫,就像我们大马,受到烟霾来袭的情景,除了近处的山峦,回头下望,只见尘雾,不见泰安市。
原来当时山东,沿海雾气甚重,内地则受空气污染,一样迷蒙,虽然我看不到像古人所形容的日出情景,但我对泰山的情怀依旧。
虽然说: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泰山为五岳之首,论高度只占第三,但它的名堂,却是响当当,即使黄山也难挡。除了与西片电影里,能呼唤群兽的英雄人物泰山同名外,泰山巍峨雄伟,屹立在五岳之东,是伟大庄重的象征,即使泰山的一块小石,刻上《石敢当》,悬在门堂,也能镇魔避邪;吃了泰山灵芝草,返老还童人不老,故能独尊五岳。
春秋伯牙鼓琴,志在泰山,锺子期曰:“善哉 ! 巍巍乎若泰山”,两人遂为知音,子期死后,伯牙不再鼓琴。故泰山之名,常被人引用,比如伟人或一代宗师,学术大家都誉为<泰山北斗>若失瞻仰,则称<泰山其颓>。可是很多人仍然有眼不识泰山。  
秦朝《李斯谏逐客书》一文的名句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,江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……”。李斯借用宇宙的自然道理,显示有容乃大,秦皇看后,遂取消逐客之令。
汉代史学家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有言 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…..”。阐述人本来都有一死,有的死得像泰山那样重,有的死得比鸿毛还轻。
就像一些爱国志士,抛头颅,洒热血,为国为民,壮烈牺牲。留取丹心照汗青,他们牺牲成仁,舍生取义,他们的死,可说重如泰山。
而一些人却死的毫无意义,就像一些青少年,可能受不了功课的压力而自杀,有些人为情而死,这种的死,除了给家人带来悲痛,可说是轻如鸿毛,毫无价值。
俗语说:“有理压得泰山倒”,真理越辨越明,假如你有强力的道理,即使《泰山压顶》,你可以理直气壮压得泰山住。只有强蛮无礼的人,才会采用笨拙的漫骂形式。
可是宋词大家辛弃疾的《水调歌头》,却有一句:“一杯酒,问何似,身后名,人间万事,毫发常重泰山轻……..”。
恰恰相反,辛弃疾一言道出人性的病态,轻重倒置,把毫发看得比泰山还重,把泰山看得比毫发还轻。人间万事,俯拾皆是。
     今日社会,言谈不小心,动不动就会被人控以诽谤,索赔名誉损失,动辄千百万,甚或亿元,可见名利之重,胜于泰山。那里还会像寒山问十得所说的:“人若谤我,欺我、笑我、辱我 、骂我 …… 如何处置 ? 十得曰:只是忍他、由他、让他、不要理他 ,再过几年,你再看他”。十得这种豁达的品德涵养,今日社会,已属罕见。
     也有人把“乌纱帽”看得比泰山还重,把民族权益看得比毫发还轻 。所以,为了那顶乌沙帽,为了私利,卖族求荣,奴颜婢膝,摧眉折腰事权贵。  

     富贵如浮云,还是如辛弃疾所云:“富贵非吾事,归于百鸥眠”,那样潇洒自在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