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

放 蜂 箏


甲洞孟加拉拉公園經過一番重建粉飾之後,添置了五星級廁所,兒童遊樂場,涼亭坐椅,花草樹木,噴泉瀑布,又有錦麟游泳,確實給這平淡的湖景,增添活氣,生色不少,也吸引了很多市民到該處運動晨跑。
市政當局,不惜工本,搭建許多白色不鏽鋼架,作為培植籐類花奔攀附之用,其中就有兩叢長得茂盛的紫色籐花,一串串的花朵,最引起我的興趣!我不知該花叫什麼名,花瓣有點像牽牛花,狀似喇叭,每天清晨到該處晨跑,我總愛對這些紫花,細細鑒賞一番。
俗語說:“臭味招蒼蠅,花香引蜜蜂。”可是這些紫花不香,可能因此引不來蜜蜂,卻引來了許多大黑蜂!久違了,差不多數十年沒有看到大黑蜂了,它們都是舊時相識。一時童心頓起,暗自竊喜,因它已成了我的囊中物,一口氣抓了數隻放在礦泉水的塑瓶裡,令牠們在瓶內嗡嗡亂叫。
這些大黑蜂會螯人,晨運之友看了嘖嘖稱奇,問我是怎樣把它們抓進去的?
我賣個關子,哈哈大笑,搖搖瓶子說:“我會唸咒,不必動手,這些大黑蜂就自動進入瓶內啦!”
說得輕鬆自在,他們半信半疑,要我表演給他們看。我毫不猶豫,把大黑蜂一隻一隻釋放出來,再拿空瓶去抓。
大黑蜂被釋放後,有者受驚而逃,有者卻有勇者無懼的精神,再飛回花叢中繼續採取花粉,準備回巢釀蜜,負起養育後代的天職。
我對他們說:“這些大黑蜂,又勤又勇又憨,笨的可愛!”怎樣見得?你看,它們身陷囹圄,剛被釋放出來,一股腦兒又忘了危險,重蹈覆轍,再把頭鑽進喇叭似的花蕊中,一朵一朵去採集花粉,露出破綻,讓人一眼看穿,有機可乘。
我搖晃瓶子,就把瓶口按在牠的尾部,當它受驚退出時,自然就進入了瓶內。我哈哈大笑,其實,我那裡會懂得什麼咒語?那只是騙人把戲,虛晃一招,輕而易舉,大黑蜂已在瓶內,那是因為它們太笨的關係。
接著我跟他們講述童年捉大黑蜂的故事。那時住在鄉下亞答木屋,橫樑多是圓木,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大黑蜂光臨寒舍,與我們同居一屋。原來大黑蜂酷愛圓木,這些木質鬆軟的橫樑成了它們的安樂窩,它們在橫樑下鑽洞而居,造成橫樑蜂孔密佈的奇觀。
大人厭惡這些大黑蜂,損毀橫樑,有時用舊報紙捲成紙團塞住洞口,這些可憐的大黑蜂,只好活活悶死在洞內。大黑蜂沒有狡兔三窟的求生本能,也沒有憂患意識,以為躲在黑暗的洞中,別人看不到它,就可高枕無憂,殊不知它進退只有一個通道,萬一被人堵截,就無逃生之路了。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,假如它不觸犯民宅,在曠野林間自由鑿洞而居,又有誰會去理它呢?
我們小孩每天看到它們在蜂洞進進出出,已了解它們的習性,要捕捉大黑蜂,可說易如反掌。看見大黑蜂鑽進洞後,只要拿一瓶子,瓶口對著洞口,再敲打樑木,大黑蜂受驚就會退出,很自然就掉入了瓶內。
幾乎所有蜂類都會螯人,有者劇毒,像虎頭蜂常有螯死人的新聞。大黑蜂體型巨大,尾部有針,螯人甚痛,故不敢手抓。但另有一種大黑蜂沒有尾針,不會螯人,卻成為我們拿玩的對象。這種大黑蜂體型較小,它的特徵是有一對白腳,所以極易辨認。我們不知怎樣稱呼它,就叫它“白腳蜂”,它不來鑽洞,卻喜愛棲息在屋外周圍的木樁或木桿的尖端,用一對複眼,全神貫注四方,一看見有大黑蜂飛過,就猛飛追逐,兩蜂糾纏在一起,難分難解,事後又飛回原處等待。我們小孩以為它凶悍好斗,原來它是執行神聖的傳宗接代任務。白腳蜂停歇的時候,我們就偷偷摸摸,從其背後躡手躡腳,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手到擒來,它馬上落入掌中。
白腳蜂沒有螯人的武器,所以成了我們捉玩的寵物。我們私拿母親的縫紉衣線,把細線縛住蜂腳,然後當著風箏來放。這些白腳蜂欲振翼飛逃,然而只能在十餘尺的範圍內盤旋嗡嗡叫,不管飛的多高,仍然掌控在我們的手中。這種“活蜂箏”確是妙,不必風,即能飛,又能叫,令我們孩童歡呼雀躍。玩膩了又把它放走,這種“蜂箏”,是鄉下兒童的獨門玩意兒,都市兒童可能是聽所未聞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