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

穿破才是衣


一日清早,穿好T恤短褲,準備出外晨運,印尼女佣突然喊我Uncle, Uncle……,我回頭問她何事?
她緊張地跑來告訴我:Uncle,你這件T恤已經破了!
我仔細打量這件彩虹線條的T恤,並沒有發現破洞。她走前來,指著我的脖子說:哦!就在這裡有個破洞。
我再仔細一看,那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洞,毫不介意,莞爾而笑,反而高高興興出門了。女佣的用意是說T恤已經破了,要我另外換一件。我想到古人有一句名言:“穿破才是衣,到老才是妻。”對這件能夠穿破的T恤,反而特別珍惜。
說到這件T恤,也有簡單的故事。大約十年前,我們一批同學相約到吉蘭丹拜訪當地的校友,順便到鄰國的歌樂去遊玩,我看到這件七彩鮮麗的T恤,只值馬幣十元,可說是價廉物美,便豪不猶豫的買了下來。
一晃已經十年了,我對穿著向來不講究,不管時尚潮流,不論品牌優劣,只要舒服順很,能穿則行。所以,一件衣服往往穿了十年八年,不會只穿幾次,認為不合時宜,就棄之如敝屣,故廚櫃掛著滿滿的衣物,看似豐衣,實則舊貨。即使新年到了,也懶得買衣,太太囉唆,大聲催嚷:“佛要金裝,人要衣裝。”我還是充耳不聞。孩子不忍,就到購物中心選購三幾件新衣給我,我就衣來伸手,從不計較什麼牌子或圖案款式,因為懶購物者是沒有開價選擇的條件。
我最不愛逛百貨公司或什麼購物中心,即使最負盛名的超級市場,外國遊客都絡繹不絕,而近在咫尺的我,一年都懶得去走一趟,對百貨物品,可說是孤陋寡聞。有一次新年前夕,我故態依然,太太又對我說:“輸人沒輸面”,又強拉我去那間最具規模的超市買衣。她教我慢慢選購,她要去隔壁家買年貨,數分鐘後,我去找她,說已買了三件衣,如此快速真是把她嚇壞。我選購方式很簡單,認定款式,馬上成交,不會挑剔,從雞疍里挑骨頭。
我的弱點就是不會講究衣著,只要整潔就可,因此,從來就不須為衣著傷腦筋。甚至孩子們認為是過時而不要的衣服,我都據為己有,一穿又是幾年,仍然色澤鮮亮。
我之所以珍惜衣物,是學生時期模臨唐太宗《百字箴言》的小楷字帖有關,至今仍然滾瓜爛熟,深受影响。其內容:“耕夫役役,多無隔宿之糧;織女波波,少有禦寒之衣。日食三餐,當思農夫之苦;身穿一縷,每念織女之勞。寸絲千命,匙飯百鞭;無功受祿,寢食不安。交有德之朋,絕無益之友;取本份之財,絕無名之酒。常懷克己之心,閉卻是非之口;若能依朕之言,富貴功名可久。”
朱子治家格言也云: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恆念物力維艱。”再加上孩童時期,出身鄉區,飢不擇食,寒不擇衣,故穿著儉樸。鄉村多有舊習,做弟弟的要穿哥哥的舊衣物,做妹妹的要穿姐姐的,衣服沒有什麼流行不流行。當時鄉下,時有賣布郎用腳車載滿布匹上門兜售,做母親的選購適當布料,就親
自縫製,只要衣能蔽體就好。男女衣著,都是典型的農衫,即使褪色,尚可再染;倘若破了,還可再補;最後陳舊破爛,也不捨得丟棄,還可拿來包裹瓜果。因此,所穿的衣服,只笑髒,不笑補,多了幾塊藥膏似的補丁,都是司空見慣。一些窮者,甚至鶉衣百結,也無所謂,應了一句老話:爛飯才吃得飽,爛衫才穿得老。那裡想到,現在的年青人,故意把好好的衣服弄破,或加補丁,當著時尚潮流,假扮“窮人”惹人笑。
在那窮困時代,不怕補,不怕破,只怕日子不會過。進了中學,已是十多歲的少年了,穿著仍然是布衣短褲,破了小洞,母親會即時修補,否則小洞不補,大洞叫苦。今天雖然可算是脫貧了,但因經過一段窮的磨練,已養成了樸實的習慣。
俗語說:清官不在紗帽上,人好不在衣衫上。美服患人指,一個人的美麗與高貴,在於他的氣質與美德,而非華服。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說:千萬不要華麗而低俗,因為從衣服可以看出一個人。蘇聯文學家高尔基也說:人應該裝飾的心灵,不是肉體。故何必苦苦追求時尚潮流與名牌衣飾?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陶淵明,自云“短褐穿結”,形容他穿的是補過的短衣粗布,但詩文傳千古。所以古人有云:秀才不怕衣衫破,最怕肚裡沒有貨,只有智慧才是穿不破的衣裳,知識才是取不盡的寶藏。

(11-10-07星云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