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

萬里尋根建祖屋











1993年,首次到福建泉州旅遊,我決定順道回鄉尋根,探訪安溪尚卿九福的先祖故居。
我在泉州顧了一部麵包車(客貨車),與內子一行五人,車子在越來越狹的道路上奔馳。過了縣城,途經蓬萊,在蜿蜒曲折的山區泥路,徐徐而行,雖有秀麗的梯田風光,但飛塵滾滾,遇有兩車相遇,幾乎要擦身而過,一不小心就要掉入深谷,探親如探險,真令我惴惴不安。
經過兩小時的崎嶇路程,車子戛然而止,已是山路的盡頭,前無去路,只好下車步行。周圍盡是片片金黃的稻田,綠波起伏的茶園,郁郁青青的菜園,還有疏疏落落的房舍,翠竹環繞,呈現一片嫵媚的田園風光,那就是先祖的家鄉九福村。
穿著樸實的鄉親及堂輩至親,早已聞訊,趕來相迎。有的撐傘,有的牽著我們的手,沿著高低起伏,狹小不平的田埂,戰戰兢兢,徐步而行,終於來到一間簡陋陳舊破爛的泥牆老屋。突然鞭炮噼噼啪啪響起,我們受到厚禮接待,歡迎我們回鄉省親。
我最感興趣的是這間四合院式的陳年老屋,他們還指出那一間房是祖父和父親曾經住過,還特別備了房間床舖,要讓我們留宿。
這間老屋,遭受風雨侵蝕,土牆龜裂,石塊曝露,且有傾斜,可說歷盡滄桑,至少有百年歷史,難怪他們經常來信,要我們協助重建。一些族親,乘機向我遊說,曉以大義,要我追宗念祖,飲水思源,希望我們忘卻前人的積怨,為新生一代建立親情,協助重建祖屋,光宗耀祖……。
我以前常聽祖母和叔叔們談說祖父南來的故事。這間祖屋,不知發生了多少悲愴悽惻的故事,也不知蘊藏了多少的辛酸血淚。當時,社會動亂,盜匪橫行,人民生活疾苦,尤其是偏遠山區,以農為生的村民,更為困苦。
俗語說:“貧窮起盜機”,為了爭奪田地,或是蠅頭小利,往往顧不了親情,以大欺小,以強凌弱,導至兄弟鬩牆,互相傾軋,甚至互動干戈,而演出一幕幕的悲劇。
遠在安溪深山內地的九福村,可說是窮鄉僻壤,物資匱乏,交通不便。在這惡劣的環境之下,發生了各種偷竊、暴力、行刺和擄人勒贖的案件,祖父3兄弟,被迫逃生海外。那是80年前的故事,也是我們先祖南來的原因。
祖父在4兄弟中排行第3,因受大哥的迫害,慶幸逃脫,自此不敢回家。他沿著羊腸小徑,攀山越嶺,經過7天步行,才到泉州。回頭遙望遠山,留下妻兒,有家歸不得,豈不悲痛?心去意難留,留下結冤仇。祖父決定離開傷心地,他再走到廈門,搭船到新加坡,然後去到印尼。
這是祖父第一次隻身南來,命途坎坷,顛沛流離。不久,他從巨港輾轉到吉隆坡,並在甲洞定居工作,省吃儉用,三幾年後,存點費用,再回鄉把妻兒帶來。當時,父親是長子,才8歲;二叔三叔分別是6歲和4歲,他倆坐在竹籮裡,祖父以扁擔把他們從家裡挑到廈門碼頭,步行數百里,那種苦境,不言而喻。
祖父的二哥和四弟在家鄉日子也不好過,常受欺凌,有“南兵”(黑幫匪徒)來捉拿老二,用木挾指,折磨勒索,無所不做。三幾年後,祖父再安排二哥和四弟來馬,三兄弟住在甲洞,打工務農,過著貧苦的生活。
說到“積怨”,應該是指上述的故事。而我出生在吉隆坡,不但沒有任何的怨恨,反而覺得慶幸。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,祖父三兄弟,子孫滿堂,生活也有餘裕。反觀祖父大哥的家庭,人丁稀少,還是過著農耕的貧苦生活。
以前祖母及叔叔常說到這些兄弟相殘的往事,無不切齒痛恨,因此,彼此斷絕往來數十年。祖父的大哥及其兩位兒子(堂叔)先後逝世,與我同輩的孫子(堂兄),在五、六十年代開始來信,解說下一代是無辜的,不應有恨。祖母心地仁慈,有時叫我回信,甚至還常匯款接濟他們。1975年,三叔首次帶領祖母回鄉,萬里迢迢,重尋舊地。彈指50年,萬事雲煙忽過,所有舊怨,早隨流水。因此,祖母殺豬祭祖,設宴款待全村鄉親。祖母曾對我們說,她感到榮幸,以前離鄉背井是逃難,今天衣錦還鄉是榮歸。雖然祖母年事已高,而且曾經纏腳,不良於行,但她在八十年代又重回老家,可見她心繫故里,熱愛鄉情。
如今,百年祖屋依舊在,物是人已非。我因根源文化關係,身在海外,首次回鄉尋根,親睹老屋,百感交集。假如不是祖父南來,我們子孫,可能還是與他們一樣,蟄居鄉曲,焉得有今天?
他們為前輩的過錯而抱憾,聲聲要我們不咎即往。而我深深感受,天無絕人之路,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假如沒有過去的事故,祖父兄弟,那會放棄家園,另創天地?我義不容辭,立即答應他們,回馬後,定要籌款回鄉,重建祖屋。
我以“以德報怨”勸說家族成員,努力捐獻,前後兩次匯款數萬元。數年後,九福堂兄寄來了照片,一座傳統式的磚瓦新樓,終於矗立在群山環抱的田野間,舊貌變新顏,表達我們對先祖的回饋,也象徵海內外家族重新凝聚,消弭前嫌,體現血濃於水的一家親精神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