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

蝙蝠見不得太陽


遊姆魯國家公園有感:蝙蝠見不得太陽
來到美里,若沒有到“姆魯國家公園”,將是入寶山而空手歸,成為美中不足的憾事。
姆魯國家公園,與汶萊毗連,可說是一個岩洞的世界,大大小小不下30個。據悉,這一大片的原始森林,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熱帶雨林。這裡最有名的是風洞、鹿洞、清水洞等等,都是名聞天下,別有洞天。雖然深藏不露,養在深閨人未識,終被發現,世界各地好愛尋幽探秘者,莫不慕名而來。
我們有緣來到美里,當然少不了要到姆魯公園一行。事先當地宗親已替我們安排旅遊行程,8月19日清晨七時,我們早己按時在酒店大堂等待有關旅遊社的車子來接送到機場,以便乘搭八時半的第一趟早機。焉知痴等半小時,這位貪睡的司機姍姍來遲,機場已停止辦理登機手續,雖然飛機還未起飛,卻要我們等待到中午的第二趟的飛機。
前往姆魯,只有小飛機,每趟只能載19人。我們再向辦事處的人員陳情交涉,結果獲得寬待,才准上機。
由於小機只能攜帶輕便衣物,不能超重,因此每人都要過磅。飛機飛越茂密的森林,俯瞰蜿蜒的河流,半小時後,看到稀疏的茅屋,終於扺達姆魯的小機場,一位矮小但健壯的土著中年男子,在等待我們,他就是我們的導遊。他先自我介紹是伊班族,是一位資深的導遊,因為我們團中有一位擁有“拿督”的銜頭,所以當局派他來,他問我們要用國語或英語講解,我們選擇英語。
姆魯小機場也在擴建,以便迎接更多的遊客。導遊以客貨車接待我們,還不到數分鐘,就到了要下榻的酒店---皇家姆魯度假村。
這座度假村,建在河邊,倚山旁水,周圍是原始森林,景色優美。擁有188房間,全部是用上等木材建造的高腳長屋,別具一格,也有豪華的套房,冷氣設備齊全,電話和手機,皆可與外界聯繫,絕不孤立。
我在大堂尋找有關度假村的資料和旅遊景點的說明書,看到木架上置放的所有小冊子,竟然全部是日文的,真令我失望。
導遊與我們很快混熟了,有些名詞不明白,他竟能用華語告訴我們。我們敬佩之餘,他才說,他懂得講華語。我問他為什麼不乾脆講華語?他說因為他是資深導遊,上司規定他只能講英語或國語。
聽了此話,我不敢置信,因為旅遊是一門主要的無煙工業,遊客是各國所爭取的對象,為了歡迎世界各國旅客,要培訓多種語言人才作導遊,那有作茧自縛,以狹隘和帶有歧視的觀念來對待遊客呢?何況大馬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,豈不是違反了國家憲法所規定的各族語文語言有自由使用的權力嗎?
也許這位導遊是忠於職守,不敢違拗“上司”指令,起初因為我們被列為特別貴賓而受寵若驚,後因他不准講華語而覺受辱,氣憤不平。無獨有偶,度假村酒店全是日文的小冊子,是否與此有關?後來我們找到一位年青的執行經理劉慧貞,她華語講的很好,原來是來自古普的獨中生,態度溫雅有禮,笑容可掬。她很抱歉地說是其他語文的說明小冊已用完,第二天才找到一份英文的資料給我們。
我們穿著運動鞋,整裝待發,又怕蚊子水蛭,導遊告訴我們,這座森林公園,是經過專家特別處理,絕對沒有蚊子害蟲,我們才放心出發。森林道路,是木架的走道,蜿蜒而行,古木參天,萬物爭春,可以觀賞大自然生態,也是考驗自己體能和毅力的好地方。
導遊事先警告我們,野花不能採,否則會被罰款5千大元。尤其是一種嬌小的像蕉葉的單葉植物,懸掛在清水洞壁,是世上絕無僅有的。原來森林公園內,即使石頭昆蟲植物,都是受到保護,立法嚴謹,違者重罰,鐵面無私,故能保存大自然的原貌,萬物興歇自然,才能呈現一片美好景象。
我每次到各地的國家公園,心裡總會有無限的感嘆。物以稀為貴,不論動植物,都會受到立法保護,憐惜弱小,才是人性崇高的光輝美德。可是萬物之靈的人類,有人因為偏私,處處曝露丑陋的心態。世界尚有一些地區的人,以強欺弱,以眾欺寡,甚至企圖同化或消滅別人。令人嗟嘆,弱勢民族,理應受到保護,反而任人欺壓,受到種種不公平的對待,比這裡的動植物都不如。
被列為世界奇觀的是鼠鹿洞的蝙蝠。近傍晚時分,遊客都雲集在洞外休息站的看台,準備一睹蝙蝠出洞的奇觀。
洋人遊客很多,我看到一位花甲老外,攝影配備齊全,一看就知是箇中高手。我與他打個招呼,原來他來自德國,特地慕名而來,反而很多國民,不知有此勝境,難怪美里宗親,要我們協助廣為宣傳。
不久,觀眾哇聲四起,大家驚動,指住洞口,高喊出來了!出來了!我老眼昏花,細心觀察,才看到無數的黑點,像黑螞蟻般地沿著洞口往上爬,然後一群又一群地飛越我們的上空,揚長而去,消失在無邊的天際。
它們像出征一般,一批一批列隊而出,有如煙縷,有如綢帶揮舞,或飛龍在天,金蛇狂舞,源源不絕,秩序井然,難怪蔚為奇觀。足足看了半個小時,導遊催道回程。
這位德國攝影師,迢迢萬里,就是為了拍攝蝙蝠而來。一只小小的蝙蝠,當然微不足道,也沒有人看得起它,更沒有任何的吸引力。但是當它匯集成群,聲勢浩大,可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,三百萬只的蝙蝠,出洞覓食,一個晚上,竟能吃掉3噸重的昆蟲,怎不令人咋舌?
蝙蝠這種看似鼠臉的丑陋東西,牙尖嘴利,只能顛倒身軀,憑其利爪,懸掛在陰森黑暗的洞穴裡。它雖然有翅膀,卻不能在陽光下飛翔,受人鄙夷。炙熱的陽光,剛剛收歛,它們就迫不及待出洞覓食。
世上也有一種吸血蝙蝠,只能在黑夜裡,吸食別人的血液來生存,就像見不得光的貪官小人,暗中搜括民膏,吸取人民的血汗錢,或是顛倒是非黑白,不敢面對真理,畏懼道義。所以人們喜歡把見不得陽光的山洞蝙蝠,比喻為不能光明正大的小人。
蝙蝠是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,形如老鼠,手足和身體都有膜相連如翼,晝伏夜出。它可充飛禽,又可充走獸,被人比喻為趨利避害,依違兩可的騎牆雙面人。人們咒罵這些小人,往往罵它身上插雞毛,不知屬於什麼鳥!
蝙蝠也缺乏自知之明,被人嘲諷:“蝙蝠不自見,笑他樑上燕”。就像美國有黑白種族歧視,施法不公,卻經常以人權為“幌子”,到處干預別人;一些施行種族政策的國家,曾譏笑前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,五十步笑百步,自黑不覺丑,與蝙蝠何異? (14/12/2002南洋商報商餘版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