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竹未曾出土先有節






新年前夕,堂舅從安溪鄉下回馬省親,到我辦事處來,帶來了家鄉名茶,還有數包筍乾,閩南話則稱“筍餔”。年初九到某位社團領導人家團拜,嚐到一道一味好菜:“五花肉燉筍乾”。肉肥不膩,味道鮮美,爽口滑嫩,是道地的我們福建家鄉菜,吃來別有風味。
“筍”與“順”諧音,“竹筍”是“祝福順利”,新年吃竹筍,意義不同。除了童年,在家已經很久沒有吃過筍乾了, 市面上也很少看到筍乾,太太也不會煮。以前看過母親煮,我叫太太把堅硬的筍乾浸泡幾天,浸到鬆軟膨脹為止,再把筍乾切成細條,燉煮花肉,食之可以回味童年的鋤筍往事。可是孩子們竟不愛吃,可能是他們缺乏生活的磨鍊,與竹無緣。因此整煲筍乾,幾乎由我獨享,而筍乾的特色,是越煮越出味,越潤滑,越可口,不怕爛。由於少吃多趣味,吃來真是津津有味。
以前住在鄉村,筍乾容易貯存,不像魚頭易臭,是窮人的主要佳餚,在大日子可以吃到。由於鄉下到處有叢林竹樹,在老家的周圍,就有很大堆的竹叢,可惜是苦竹。我當過小販,利用竹籮載東西,竹竿當扁擔,一生與竹結下不解之緣。
苦竹越老越堅硬,而且枝多葉茂,雜亂交錯。因味疾苦,無人挖筍,所以繁殖快速,就像窮苦人家,子女特多。苦竹雖係疾苦,但仍堅韌不屈,即使石頭打壓,它還能破土而出。幼年時我時常跟隨母親去砍竹,抬回家裡搭棚架,作為葫蘆瓜的庭園,也砍竹竿當柴燒,或其他用途,從小就體會了“勢如破竹”的道理。
有一次,不知為何心血來潮,全家大小出動,鋤頭刀具,樣樣齊備,同心協力來挖筍。尤其是老幹敗竹,往往長出最好的竹筍。大家裝滿一大麻袋抬回家,去了筍殼,再放在大鍋來煮,然後切成薄片晒乾,煮煮晒晒,以求去除苦味,再加花肉燉煮,苦盡甘來,也是菜肴。可是過後我就不再看到有人“自討苦吃”了。
在甲洞森林局邊緣,有茂林翠竹,竹筍甜美。當時尚屬緊急狀態,我們一夥小孩,不顧安危,帶了小鋤頭、柴刀、麻袋,騎了腳踏車去挖掘竹旬,在竹林鑽走,滿手沾染竹毛,奇癢無比,有時被尖筍刺破皮肉,用血汗換回幾莖鮮甜竹筍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對竹也有不同的人生觀感,從中也可悟出很多哲理。
在二十四孝中,就有一則“哭竹生筍”的故事。三國時代有位孟宗,少孤,老母病重,多月思筍煮羹。孟宗無計,乃到竹林抱竹而泣,孝感動天,須臾地裂,出筍數莖,持歸,作羹奉母,食畢疾愈。詩云:“ 淚滴朔風寒,蕭蕭竹數竿。
須臾冬筍出,天意報平安”。所以有“竹報平安”的成語,另有一句俗語:“帚柄頭上出冬筍”,比喻絕不可能之事。
可見竹筍鮮甜,營養豐富,不過含有鹹性,不宜多吃。食筍之道,必先棄其殼,所以清朝學者魏源有句名言:“學古之道,猶食筍而去其籜”。意思是說,學習古代的好方法,就像食筍一樣,先把筍殼去掉,棄其糟粕,方得精華。
我有一位姑姑,遇人不淑,嫁了一位品性鄙劣的薄倖郎,但全部子女品學兼優,都成專才,我們都贊她:“壞竹出好筍”。因此去年她還榮獲南洋商報與雪華堂婦女組聯辦的《好媽媽》獎。
蘇東坡說:“無肉令人瘦,無竹令人俗。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。我深受蘇東坡的影響,住在甲洞衛星市的廉價屋時,曾到附近砍伐粗壯的黃竹作為籬笆,別具一格,現已搬遷,但仍種有兩大竹樹盆栽,點綴庭院。我曾是屠夫,愛吃豬肉,因此不瘦也不俗。
竹的用途很廣,種類也多,但我最愛黃竹。黃竹耿直,少生枝節,加上我姓黃,黃竹最符合我的性格:寧向直中取,莫向曲中求。
竹,未曾出土先有節,縱使凌雲仍虛心。竹有氣節,平地扶搖上青天,為文人雅士所讚賞,更是畫家的入畫對象。蘇軾的《墨竹圖》有云:“畫竹,必先得成竹於胸中”。胸有成竹,才能畫出竹的神態和韻味。
鄭板橋畫竹最有名,題詞也多,其中一首《竹石》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”。顯示清瘦綠竹,挺立山頭,根鬚細小,能將岩縫穿透,任你八方來風摧殘,也堅韌不折,與天地同秀。
鄭板橋曾在山東為官,關心民間疾苦,且看他的《畫竹》詩云:“衙齋臥聽蕭蕭竹,疑是民間疾苦聲。些小吾曹州縣吏,一支一葉總關情”。他為官清廉,不為烏沙而摧眉折腰,所以他題了一詩:“烏沙擲去不為官,囊囊蕭蕭兩袖寒。寫取一枝清瘦竹,秋風江上作魚竿”。
他高風亮節,那裡像那些人,為了一頂烏沙,不顧廉恥、不顧民怨、以權謀私、搜括民膏、賣族求榮…….,濁富不如他的清貧。
竹筍尾尖腳重,日上日上又日上,須待落籜方成竹。而且,新竹高於舊竹竿,全憑老竿來扶持,說明新秀人才輩出,全靠長輩培育扶助。長幼相扶,緊密團結,竹(族)群才能茁壯成長,抵禦風寒。
宋朝女詩人黃淑也有一首詠竹詩:“勁直忠臣節,孤高烈女心;四時同一色,霜雪不能侵。”
竹被譽為林中君子,可是竟有人為詩諷刺:“竹似偽君子,外堅中卻空。根細善鑽穴,腰柔似鞠躬。成群能蔽日,獨立不禁風。文人多愛此,聲氣想相同”。也有人把江南嫩筍,形容為“嘴尖皮薄肚腹空”。
左宗棠:“竹解虛心即吾師”,鄭板橋也說:“虛心竹也有低頭葉”。由此可見,竹本無心,卻生出許多枝節,胥視人們怎樣看待它吧了!就像政黨華團,一些忠貞志士,往往成為小人的眼中釘,把他們視為“鬼類敗族”,不除不快。而那些鄙俗小人,往往多得志,成為有功英雄。因此,君子看竹,心中坦蕩,竹乃君子;小人看竹,心中有鬼,竹乃小人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