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

刀不磨不利




我從來沒有想到要寫文章,或在報章投稿,因我並非是搖筆桿的人,只是一介販夫,側身市井,一生為生活忙碌,沒有餘閑,遑論寫作?
一些朋友看到我這三幾年來,開始在商餘版寫稿,都會驚訝地問:“怎麼你會突然寫起文章來了?”“因為失意,所以才寫文章。”我自我調笑。這些朋友總是疑惑不解地反問:“我看你多麼寫意,何來失意?”我只好苦笑說:“一家不知一家事,神仙不知瓜裡事;得意的人進官場,失意的人寫文章。”
自1997年經濟風暴之後,金融公司停止貸款,車價暴跌,我經營汽車買賣行業,首當其衝,很多車行紛紛停業,我也不能倖免,營業停頓了整年,損失慘重,豈不是“失意”嗎?
在這失意的時刻,一位報界的老友曾洵真趁虛而入,獻議我替《先生周報》寫稿,他要闢個專欄給我。他在《先生周報》負責編採工作,事前曾有多次同樣獻議,我自知不是這方面的料子,不敢獻醜,以免貽笑大方。另一原因是在商言商,時間就是金錢,要動腦筋,花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去寫稿,換取區區數十元的稿費是很不划算的。除非是昧著良知,替人歌功頌德,吹牛拍馬,歪曲事實,誤導民眾、則自當別論,因此我以事務繁忙為理由加以婉拒。
經他多次要求和鼓勵,我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,終於答應了他。因我出身貧苦,當過童販、屠夫、還兼做其他小販買賣,晚上也曾在新明日報兼職,濫竽充數,擔任守夜記者,可說是日夜勞作。白天接觸的是中下層的普羅群眾,婦孺老少;晚上搖身一變,成為無冕皇帝,可以出入高貴場所,見到的是上流社會的貴官顯要,社會名流,還可深入民間,了解民情及人生百態。同時參與社團活動三十年,各種事端,紛紜繁雜,從中可以看透人性。在各階層生活環境中滾動磨礪,給自己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。
很多鄉親朋友,以為我當過記者,一定很會寫東西,所以有關書信文件,包括各種公函、會議記錄、演講稿、獻詞、緣起等,經常找我。其實寫新聞和寫應用文是完全不同的,新聞是屬於報導性質,只要淺白、內容翔實、文字通順即可;應用文則要注重格式、內容主題、文字須嚴謹、措詞要得體,講究內涵功力,遠非新聞可比。
起初,我沒寫過這些應用文,由於參與多間社團的工作,從中得到了啟示,只好硬著頭皮,勉為其難。加上自學中文電腦,一切應用文稿,都用電腦打字,有形有款,故求我者也多,無形中給自己提供了更多揣摩學習的機會,這也是我從社團義務工作中得回的“酬報”。
日夜透支精神,戕害健康,不是長遠之計,於是我決意脫離小販生涯和報界,以游擊戰的方式,改行賣車,己二十年了。這幾年來,才正式開間小小車行,而且自己一向忙碌,故從來沒有嚐試寫過文章在副刊投稿。行有餘力則學文,從九十年代開始,我重新展開學習,參加台北中華函授學校,修讀詩詞古文。
刀不磨不利,筆不磨不尖,這次毅然答應了洵真老友,只好戰戰兢兢,把這塊專欄,當作是塊“磨刀石”,重新磨練。因我曾是白天操刀,晚上拿筆,所以洵真老友給我的專欄名稱是〈屠夫手記〉,還繪了我一手拿刀,一手拿筆的人頭漫畫。因我自小拿刀,常常要磨刀,故以黃石為筆名,就是這個道理。刀筆不用會生鏽,道路不走會長草。在報界時期,我用筆名“向秀”,就是刀筆要磨要用才能“去鏽”成“秀”的意義。從大刀到小刀,後來我去學篆刻,拿的是纖細的鋼刀,以刀為筆,時時還是要磨刀,一生可說是與刀離不了關係。
金融風暴,是我人生另一個轉捩點,使我踏入寫稿的途徑,過後我才開始在南洋商報的商餘版投稿。寫稿純粹是為了磨練學習,表達思想感情,不計得失。雖然耗費很多時間,但最大的收穫是強迫自己終身學習,自我提昇。商餘版的編輯李英華也是新明的舊同事,他鼓勵我多寫,後來復蒙主編張永修錯愛,要給我一個專欄,我就取名〈清平樂〉,每兩周供稿一篇。
〈清平樂〉是詞牌名,我愛讀詩詞,也符合我的身世和性格,隱喻:昔日清貧,今日清平,化苦為樂。這是一塊供我耕耘和學習的園地,我通過社會活動和旅遊,拓展視野,增廣見聞,並以新聞嗅覺和角度,拍攝各種景物和生活體裁的照片,以求圖文配合,相得益彰。
另一位鼓勵我寫的是陝西寶雞市的楊作雲學長,他於50年代初期回中國,是一位資深的中文系教授。1995年,我們在廣州舉行的第一屆吉隆坡中華校友世界嘉年華會相識,一連三屆,我們都有出席相會。我非常仰慕他的才學,時常通過電話和書信向他請教。他有求必應,給我提供了很多資料和指導,受益匪淺。他的夫人也愛寫作,他倆鼓勵我要把寫的裝訂成書,很多本地朋友也是同樣建議。
出書,是我從來未曾妄想過的事,由於師長和朋友的鼓勵,增加了自己的信心。我想這一生,世事蹉跎成白首,一事無成,何妨把這些拙作,重新修訂,編印成冊,不至遺散;二來可以把人生經歷,留些鴻爪,以資紀念,讓自己一生,不至於空白。 我寫的多是一些拉雜的東西,屬於雜文,我非寫作人,沒有講究寫作技巧,層次不高,要取個恰當的書名也頗費心思。最近要陪太太到巴剎買菜,見到苦瓜,突有感觸,就寫了一篇“苦瓜老來紅”,並決定以它為書名。因我一生酷似苦瓜清苦,數十年,彈指一揮間,如今老去無成,但從苦境中,磨練了自己,聊告堪慰。因此打算出版這本“苦瓜老來紅”獻給自己、家人和朋友,就當作是這幾年來耕耘的一點收穫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