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巴剎買菜,看到賣香蕉的檔口,擺滿豐美熟透的香蕉,真是誘人,駐足選購,竟然發現還有一疊疊的蕉葉出售,一時好奇,就問檔主的阿嫂怎樣賣?她說一疊四毛錢。我咦了一聲,表示驚訝,所謂一疊只不過是半張蕉葉折起來,竟然要賣四毛,怎不令我咋舌?
我說這麼貴也有人買嗎?“那裡會貴,今天四毛錢算是什麼東西?半杯咖啡都買不到,而一片蕉葉,卻可用來包Nasi Lema;炒粿條、燒魚、用蕉葉來墊底,味道就會特別清香,功用很大呢!”這位阿嫂振振有詞地駁斥我。
我哦了一聲,才知道自己的頭腦還一直沉睡在50年代的歲月裡。回想我在童年時,曾經割過蕉葉來賣,一大疊的香蕉葉,只賣區區兩毛錢,而今,時代變了,真似天淵翻覆。那時,我住在鄉下,到處是荒野叢林,大家可以任意開發,家家戶戶,都少不了種香蕉。我家方圓極廣,周圍也種有很多香蕉。如今叢林變花園,房屋鱗次櫛比,高樓星羅棋布,成為高速展的大都會,那裡還有人種香蕉呢?
記得有一天,父親突然要介紹一單“生意”給我,可以賺點小外快,就是賣蕉葉,每2天交貨給一位炒棵條的財叔。這有何難?割蕉葉對我們鄉下孩子,可說易如反掌,於是,我欣然答應。
雖然割蕉葉是輕而易舉,但那時個子小,須要拿椅子站在上面才能割到蕉葉,而且還要挑選好的,太老太嫩或破裂的,都不適宜。一片蕉葉,分左右兩邊切下,去掉中間的葉柄,捲好一大疊,用鹹水草或麻線綁好,然後騎腳車經過兩個小斜坡,到兩里外的街場,把貨交給一位個子短小的中年漢---財叔,就換回2毛錢的代價。
有時這位財叔忙於炒麵,我就在旁等待,看那熱騰騰的棵條,發出陣陣的誘人香味,真是垂涎欲滴。那時,一碟棵條麵才2毛錢,而我花這麼多時間和精神,才換回區區的2毛錢,那裡捨得吃呢?所以,每次都要強忍,望麵興嘆。
50年代,還沒有塑膠片和塑膠袋,香蕉葉配合舊報紙,成了包裹東西的最好材料,尤其是糕品肉類,不會沾污。那時,母親曾做“紅龜糕”來賣,用模印出來的“紅龜糕”,除了波羅密葉,香蕉葉是最好的選擇,把紅龜糕放在葉上蒸熟,然後再用剪刀把葉修飾。
香蕉葉還有另一功用,它是我們燙衣服必備的東西。小學時,我自己要燙衣服,銅製的熨斗,裡面裝滿火炭,用扇子搧得火熱,必須把熨斗在蕉葉上一試,發出吱吱聲響,蕉葉水份立即蒸發,蕉葉成了“焦葉”,熨斗的熱度也減低了,試到適合的熱度才開始燙衣,否則,衣服也會被燙焦。
除了蕉葉,還有另一種具有包裹價值的是荷葉。“荷葉飯”是大家所熟悉的,把米飯加配料,用荷葉包好蒸熟,表裡香透,可成佳餚。“荷葉粥”則少有聽聞,是中國的一種風味餐。當粥煮爛時,用一張洗淨的荷葉像鍋蓋似的蓋在鍋子上,荷葉的清香就滲入粥中,成了特殊風味的荷葉粥。此外,還有很多小吃都可用荷葉包裹蒸熟,使成為具有清香韻味的美食。
荷也稱蓮或芙蓉,生長在水裡,採摘荷葉須靠小舟。童年時,也曾跟隨其他頑童偷溜出去游蕩。有一次就看到一個長滿荷花的礦湖,有一位載帽的老人,划著舢舨,在層層翠葉,朵朵紅蓮之間穿梭,採摘荷花、荷葉、蓮蓬。
我們看的興起,也跳入湖裡,爭採蓮花,活剝蓮蓬。想到母親煮過蓮耦,就往水底爛泥挖掘,可惜挖上來的蓮耦只比姆指頭略大,那裡可以吃呢?又想到父親賣豬肉,曾買荷葉來包豬肉,我也採摘一疊回家,荷花則插在神台,豈知卻遭到母親的一陣責罵,說玩水太危險。
當時,除了蕉葉、荷葉,也有人用芋頭葉,不過父親沒有用芋頭葉來包豬肉,反而有用過一種大型的樹葉,大家都不知道大葉樹的樹名,索性把它叫“豬肉葉”。這種葉,直徑盈尺,又大又厚,葉脈又多,非常堅實,適合包裹大塊豬肉,還有魚販也喜歡用來包魚。
可能平時沒有留意觀察,沒有發現這種“大葉樹”的存在。十多年前,我在甲洞森林局公園晨運,忽然檢到一塊飄落在地的金黃色大葉,有點像是巨型的楓葉,造型優美,又是那麼地熟悉,似曾相識,才猛然想起50年代的豬肉葉。有時遇到細雨,我們隨地檢起,遮蓋頭頂,恰到好處。
最近幾年,森林局向晨運者徵收變相的費用後,加上交通阻塞,我就換了碼頭,改去附近的星光山嶺和孟加拉拉公園。在小山嶺和湖邊,我竟然發現很多“大葉樹”,大小匯聚一片,有者煢煢獨立,枝葉茂盛。每次經過,我都會像遇到故友,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。我也感嘆,這些大葉樹,像美人遲暮,已無人垂青,年青一代,根本不知她有過風華的一頁,只好零落成泥。也正因為她沒有再應用的價值,人們把她視若無睹,她才能自由自在,隨遇而安。否則,可能要失去翠綠的豐姿,而剩下光禿的樹枝。
話說回來,今天蕉葉用途還是很廣,可是吉隆坡已高度發展,要想找一片蕉葉也難,難怪蕉葉有價,昔日2毛錢一把,今天已賣到2元5角。而今百物騰沸,2毛錢真的算是什麼東西,即使掉在地上,可能連小孩也懶得彎腰去檢。
1/9/2003
我說這麼貴也有人買嗎?“那裡會貴,今天四毛錢算是什麼東西?半杯咖啡都買不到,而一片蕉葉,卻可用來包Nasi Lema;炒粿條、燒魚、用蕉葉來墊底,味道就會特別清香,功用很大呢!”這位阿嫂振振有詞地駁斥我。
我哦了一聲,才知道自己的頭腦還一直沉睡在50年代的歲月裡。回想我在童年時,曾經割過蕉葉來賣,一大疊的香蕉葉,只賣區區兩毛錢,而今,時代變了,真似天淵翻覆。那時,我住在鄉下,到處是荒野叢林,大家可以任意開發,家家戶戶,都少不了種香蕉。我家方圓極廣,周圍也種有很多香蕉。如今叢林變花園,房屋鱗次櫛比,高樓星羅棋布,成為高速展的大都會,那裡還有人種香蕉呢?
記得有一天,父親突然要介紹一單“生意”給我,可以賺點小外快,就是賣蕉葉,每2天交貨給一位炒棵條的財叔。這有何難?割蕉葉對我們鄉下孩子,可說易如反掌,於是,我欣然答應。
雖然割蕉葉是輕而易舉,但那時個子小,須要拿椅子站在上面才能割到蕉葉,而且還要挑選好的,太老太嫩或破裂的,都不適宜。一片蕉葉,分左右兩邊切下,去掉中間的葉柄,捲好一大疊,用鹹水草或麻線綁好,然後騎腳車經過兩個小斜坡,到兩里外的街場,把貨交給一位個子短小的中年漢---財叔,就換回2毛錢的代價。
有時這位財叔忙於炒麵,我就在旁等待,看那熱騰騰的棵條,發出陣陣的誘人香味,真是垂涎欲滴。那時,一碟棵條麵才2毛錢,而我花這麼多時間和精神,才換回區區的2毛錢,那裡捨得吃呢?所以,每次都要強忍,望麵興嘆。
50年代,還沒有塑膠片和塑膠袋,香蕉葉配合舊報紙,成了包裹東西的最好材料,尤其是糕品肉類,不會沾污。那時,母親曾做“紅龜糕”來賣,用模印出來的“紅龜糕”,除了波羅密葉,香蕉葉是最好的選擇,把紅龜糕放在葉上蒸熟,然後再用剪刀把葉修飾。
香蕉葉還有另一功用,它是我們燙衣服必備的東西。小學時,我自己要燙衣服,銅製的熨斗,裡面裝滿火炭,用扇子搧得火熱,必須把熨斗在蕉葉上一試,發出吱吱聲響,蕉葉水份立即蒸發,蕉葉成了“焦葉”,熨斗的熱度也減低了,試到適合的熱度才開始燙衣,否則,衣服也會被燙焦。
除了蕉葉,還有另一種具有包裹價值的是荷葉。“荷葉飯”是大家所熟悉的,把米飯加配料,用荷葉包好蒸熟,表裡香透,可成佳餚。“荷葉粥”則少有聽聞,是中國的一種風味餐。當粥煮爛時,用一張洗淨的荷葉像鍋蓋似的蓋在鍋子上,荷葉的清香就滲入粥中,成了特殊風味的荷葉粥。此外,還有很多小吃都可用荷葉包裹蒸熟,使成為具有清香韻味的美食。
荷也稱蓮或芙蓉,生長在水裡,採摘荷葉須靠小舟。童年時,也曾跟隨其他頑童偷溜出去游蕩。有一次就看到一個長滿荷花的礦湖,有一位載帽的老人,划著舢舨,在層層翠葉,朵朵紅蓮之間穿梭,採摘荷花、荷葉、蓮蓬。
我們看的興起,也跳入湖裡,爭採蓮花,活剝蓮蓬。想到母親煮過蓮耦,就往水底爛泥挖掘,可惜挖上來的蓮耦只比姆指頭略大,那裡可以吃呢?又想到父親賣豬肉,曾買荷葉來包豬肉,我也採摘一疊回家,荷花則插在神台,豈知卻遭到母親的一陣責罵,說玩水太危險。
當時,除了蕉葉、荷葉,也有人用芋頭葉,不過父親沒有用芋頭葉來包豬肉,反而有用過一種大型的樹葉,大家都不知道大葉樹的樹名,索性把它叫“豬肉葉”。這種葉,直徑盈尺,又大又厚,葉脈又多,非常堅實,適合包裹大塊豬肉,還有魚販也喜歡用來包魚。
可能平時沒有留意觀察,沒有發現這種“大葉樹”的存在。十多年前,我在甲洞森林局公園晨運,忽然檢到一塊飄落在地的金黃色大葉,有點像是巨型的楓葉,造型優美,又是那麼地熟悉,似曾相識,才猛然想起50年代的豬肉葉。有時遇到細雨,我們隨地檢起,遮蓋頭頂,恰到好處。
最近幾年,森林局向晨運者徵收變相的費用後,加上交通阻塞,我就換了碼頭,改去附近的星光山嶺和孟加拉拉公園。在小山嶺和湖邊,我竟然發現很多“大葉樹”,大小匯聚一片,有者煢煢獨立,枝葉茂盛。每次經過,我都會像遇到故友,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。我也感嘆,這些大葉樹,像美人遲暮,已無人垂青,年青一代,根本不知她有過風華的一頁,只好零落成泥。也正因為她沒有再應用的價值,人們把她視若無睹,她才能自由自在,隨遇而安。否則,可能要失去翠綠的豐姿,而剩下光禿的樹枝。
話說回來,今天蕉葉用途還是很廣,可是吉隆坡已高度發展,要想找一片蕉葉也難,難怪蕉葉有價,昔日2毛錢一把,今天已賣到2元5角。而今百物騰沸,2毛錢真的算是什麼東西,即使掉在地上,可能連小孩也懶得彎腰去檢。
1/9/200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