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吧三國,最令我感到悲痛的是心慈義重的呂伯奢,為了款待曹操,全家反而遭受無辜殺戮的殘禍!
近日忙裡偷閒,觀賞了一部《捉放曹》的京劇,故事內容就是述說曹操企圖行刺董卓失敗,受到通緝,來到中牟縣城,被兵士捉著來見縣令陳宮。曹操智計,殊絕於人,竟能以巧言說服陳宮。陳宮把曹操當作是興復漢室、替天行道的救星英雄,因此,想學蘇秦放張儀,反棄縣令隨曹操逃走,共圖大業,以為日後必能身掛紫羅,仕途騰達。
他倆潛逃至故鄉成皋,天色已晚,曹操認得該處深林住有一戶人家呂伯奢,是其父的結義兄弟,仍前往投宿。
在家不知迎賓客,出外方知少主人。這位呂老,為了昔年結拜一爐香,決以佳肴美酒待忠良,仍吩咐曹操陳宮在客廳侯坐,自往西村沽一好酒相待,隨即匆匆上驢而去。
曹操與陳宮久坐,忽聞後有磨刀霍霍之聲,遂潛入草堂後,聽到有人說:“縛而殺之,如何?”
先下手為強,後下手遭殃,曹操生性多疑,心想若不先下手,必遭擒獲,遂拔劍往後闖,不分男女老幼,一連屠殺八口,搜至廚下,卻見縛一豬待殺。
曹操誤殺好人,與陳宮即出莊上馬而行,不到二里,果見呂伯奢驢前懸酒二瓶,手攜果菜,曹操為了杜絕後患,索性揮劍砍呂老伯於驢下,可憐年邁老丈,命喪黃沙。
原來呂伯奢是要殺豬沽酒款待他,曹操疑心太大,做賊心虛,以為呂老伯是以沽酒為名,要入城舉報他,以受賞金,故要先下手為強,寶劍一出全家喪,好朋反成惡冤家。
曹操殺人,並不後悔,還說:“寧負天下人,不叫天下人負我!”
陳宮以為曹操是個忠義好漢,看到血淋淋的慘劇,陳宮心如刀扎,方知曹操是奸雄,人面獸心腸,只怪自己失察,錯把賊人當好漢。伴君如伴虎,陳宮徹夜難眠,自悔做事差,不該隨賊走天涯。馬行夾道已無回轉的餘地,待到曹操熟睡時,他只好靜悄悄溜走了。
從這故事,可見曹操是個心狠手辣、善於猜疑的人。劉義慶寫了一篇簡短的古文《床頭捉刀人》,其文如下:魏武將見匈奴使,自以形陋,不足以雄遠國,使崔季珪代,帝自捉刀立床頭。既畢,令間諜問曰:“魏王何如?”匈奴使答曰:“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頭捉刀人,此乃真英雄也。”魏武聞之,追殺此使。
曹操扮作床頭捉刀人,匈奴使者慧眼識英雄,識破真相,曹操立刻派人追殺他。可見曹操是個冷酷狡詐的人,所以有史家評他為“酷虐變詐”。他與劉備煮酒論英雄,認為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耳。他雖當了魏王,然人們給他的評語,多認為他是奸雄、梟雄,他幾乎成為“奸詐”的代表人物。他曾以雞肋為軍號,楊修因為識破他的心思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,打算撤軍,結果以擾亂軍心為罪名,成為無辜被殺的藉口。
由此可見,知道別人的機密心思,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禍害,遇到一個多疑狡詐的人,更會給自己帶來無妄之災,像呂伯奢這樣一位善良好客的老人,情義重如泰山,才會殺豬沽酒來款待曹操,沒想到曹操疑心生暗鬼,未經思慮,一念之差,殺害呂老伯全家,令人悲憤交集。
反觀今日華人社團的一些所謂領導者,因為昏庸無能,心胸狹隘,又善猜疑,不能明辨是非,往往把忠義賢才當作壞人來排擠或迫害,真是可悲。
我就看到一位好友,屬於忠義之士,才華出眾,任勞任怨,不為名利,熱心為某社團服務二、三十年。一些不明事理的領導人,因不同見解,且因他洞悉這些領導人的心機,就受到疑忌,錯把好人當壞人,竟要先下手為強,不除不快。在沒有任何理由,而且不合議會常規和章程之下,竟要無理強硬開除他,真是笑話。這種開除當然是無效的,幸他是一名內涵頗高,以大局為重,沉得住氣的人,否則肯定會上演一場誹謗的官司。結果在會員大會中,該領導人自取其辱,受到大會的彈劾,且通過多項對他不利的提案,顏面盡失,那是他多疑善忌、幼稚無知的悲哀,這位好友,也受到大會的反平。
另一名在文化界服務了二十多年的資深高職友人,只因其前上司到別家公司出任高職,他卻無端受到冷藏及迫害,因他受懷疑可能出賣情報。由此可見,很多事件當事人沒有深思熟慮,不能明辨是非,以理性去探討問題,就以懷疑的態度去對待他人,以小人之心 去度君子之意,冷酷無情,寧可殺錯,不要放過,往往使到很多好人受到冤屈,白白犧牲。
克己毋處疑,曹操雖有文才武略,愛才惜才,懂得用人,就因生性好疑,以夢中殺人為藉口,草菅人命。欲使敬愛須載德,他雖然當了魏王,卻沒有劉備的仁慈,結果只落得一個奸雄、梟雄的惡名。
死有重於泰山,有輕於鴻毛,呂伯奢這樣的好客,義重情重,一片好心,卻被曹操生疑誤殺,滿門遭斬,橫遭慘禍,真是烏乎哀哉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