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雀這小東西,多少人看得起?然而它卻天天飛來,成為我家的入幕之賓!
最近清晨起來,經常發現屋子庭前的磁磚地板,點點污跡,那豈不是鳥糞嗎?我細心觀察,才知道有幾隻麻雀,天天躲在涼蓬底下茂密的葡萄葉裡過夜。沒想到,鄰家一棵葡萄越牆來,也引來了麻雀鳥。這幾隻麻雀,蔽身葉裡,就自以為可以隱瞞別人。其實,從其糞跡,早已暴露了它的藏身位置。
每天傍晚七點多,就可以聽到吱吱喳喳的聲音,它們消遙了一天,哼著歡樂的歌曲,恰似凱旋而歸。它們在庭前枝椏、鐵架、往來飛舞跳躍,追逐嬉戲,呼朋喚侶,有時拍拍翅膀,刷刷毛衣,似乎在歡慶又渡過了快樂的一天。我仔細傾聽它們的叫聲,雖然只是一種吱喳,卻有很多不同的聲調,有時竊竊私語,互相傾訴,可能蘊含萬種風情,可惜百囀無人能解。有時早上賴床不起,又被吱吱喳喳的雀聲吵醒,看看時鐘,才七點多。小鳥已唱出了黎明,我還慵自起來? 它們黎明即起,既昏便息,生活倒是很有規律。
天天看到這些點點滴滴的糞跡,有點不雅,真想驅走它們。但想到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園序》的一句話:“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”。是說:天地是萬物的旅館。上蒼衍生萬物,要大家和諧相處,即使螻蟻壁虎,也豈不是與我們共住大屋?其實麻雀是弱者,要捕殺它們,可說輕而易舉,但是上蒼有好生之德,它們也有自由生存的權利,為什麼要恃強欺凌弱小?難道連麻雀之小也容納不了?
講到麻雀,就連想到45年前唸初一時,中華文選有薛福成寫的《貓捕雀》的課文:一隻母雀帶著四、五隻雛雀在棗林間習飛,貓蔽身林間,突噬雀母,其雛噪而逐貓,貓反奔入室。母雀死,其雛繞室啁啾,飛入室者三,越數日,猶望室而噪也,哀哉!弱小的麻雀,也知喪母之痛,為了親情,不懼強大的邪惡敵人,奮不顧身,令人敬偑。
另有一篇是俄國著名文學家屠格涅夫寫的《麻雀》:作者打獵回來,在花園的蔭路上,因大風搖動,一隻嘴部嫩黃的小麻雀,從巢中掉落地上。他的狗潛行趨近,突然一隻灰黑的老麻雀,勢如飛石一般,投到狗的鼻前來。它驚惶萬狀,倒豎全身的羽毛,發出絕望而哀求的叫聲,二次撲向齒牙發光而張大的狗嘴。母雀為救護而來,用它自己的身體庇護自己的小麻雀,它的小身體因恐怖而戰抖,它的音調哽咽而怪異,它雖恐怖失神,卻還是願意犧牲自己。對麻雀看來,狗是龐然大物,但它不能為了危險,就高高地躲在樹枝上,有一種比它的自衛本能更強的力,使它飛撲下來。這股愛子的力量,連狗也驚愕呆立。英勇悲壯的麻雀,真是令人肅然起敬!
讀過這兩篇課文之後,我對平凡而看不起眼的麻雀就另眼相看。在童年曾有捉雀的經驗,在夜晚,靜悄悄把雀巢母子整窩捉來,剛生柔毛的小麻雀,只會張開黃口,啾啾索食,待到羽毛漸豐,餵以草籽飯粒,竟然不吃了。母雀更糟,在籠裡飛撞,寧可挨餓,不肯進食,結果還是放了它們。不自由,毋寧死,連麻雀也會為自由而絕食。反而有些人為了一口飯,不辨是非黑白,抱著拿人錢財,替人消災的心態,任人差使,成了邪惡的幫兇,活得一點尊嚴也沒有,真是連麻雀也比不上。
壯哉!麻雀雖小,義薄雲天,不食嗟來之食,氣節可嘉。因此,我對麻雀早存敬意。麻雀也懂得擇地而居,它飛來我家,猶如“燕雀賀廈”,必定認為,此地安,能居住,不愁風雨,必是福府。否則,此地安能居住?
有鳥聲的地方,就有生機,麻雀的光臨,是種榮幸,也增添我的生活情趣。我住在甲洞馬魯里,這個花園道路,都是以鳥名為命名,沒有號碼系統,很難尋找。有人滿肚烏氣,戲謔為“鳥園”,而我則美其名為“百鳥花園”。因為從路名不正是顯示此地是百鳥匯集之地嗎?每天從清早到晚,都可以聽到喜鵲、八哥、布穀、烏鴉、麻雀、姑虎鳥、還有各種不知名的鳥聲,豈不是百鳥爭鳴嗎?假如只聽到一種鳥聲,單調孤獨,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愛呢?
于是,我把麻雀當朋友,每天關注它們的起居。白天,它們也成群結隊,在庭院四周飛舞跳躍,狗兒的剩飯,成了它們的美餐,任它們吃也吃不完。晚上仔細查看,無論它們怎樣聰明躲藏,總會露出“麻腳”,讓我看到它們的睡姿。有一晚,我看不到它們的蹤影,我試試搖動葡萄籐,噗噗數聲,驚起幾隻麻雀掠飛循逃,消失在黑暗中。我真感內疚,為什麼要驚破它們的好夢?它們不知會不會受驚嚇而不敢回來?
第二晚,麻雀還是唱著吱喳的歌曲回來了,我才放心。麻雀的警覺力很強,有時它們可能還沒入睡,當我從葡萄籐下經過察看時,也會嚇走它們,但過後它們還是放心回來。它們沒有築巢,我想,它們可能還未成家。
麻雀不能跟著鷂子飛、會叫的麻雀不長肉、一百只麻雀炒成一盤菜---盡是嘴、麻雀嫁女兒----吱吱喳喳…….。從這些俗語可以看出,人們對麻雀總是看不起,否則它們早已成為人們桌上的佳餚。但是,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,它被人看不起,才是明哲保身,遠離禍害的生存之道!
它不像烏鴉噪聒,吃腐屍,惹人厭惡,引至殺身之禍;它沒有肥美之肌,不會遭人張弓射擊,成為驚弓之鳥;它沒有美麗的翠羽,不會被人捕捉,成為籠中的金絲雀。它沒有喜鵲悅耳的嘹亮歌聲;也沒有黃鶯清脆的金嗓子,所以沒有顧忌,不會成為籠中的寵物。號稱和平使者的鴿子,也會成為人們口腹的佳餚;即使是空中惡霸的蒼鷹,也會被人捕獲而屈服,見兔放鷹,成為替人捕殺弱小的劊子手。籠中有食湯刀近,麻雀沒有這些隱憂,消遙自在心地寬,無憂無愁勝公卿。所以麻雀是快樂的小天使,分分鐘都在歡欣雀躍。而我們一生,能有幾回樂事,像麻雀那樣“雀躍”?其實麻雀有自知之明,它不像馬兒不知臉長。它有局限,不像鵬飛萬里,好高鶩遠。所以三國魏阮籍《詠懷》寫道:“寧與燕雀翔,不隨黃鵠飛”。意思是說:寧願和燕雀一起飛來飛去,也不跟著天鵝高飛。說明人生在世,要自量力而知進退。
最近清晨起來,經常發現屋子庭前的磁磚地板,點點污跡,那豈不是鳥糞嗎?我細心觀察,才知道有幾隻麻雀,天天躲在涼蓬底下茂密的葡萄葉裡過夜。沒想到,鄰家一棵葡萄越牆來,也引來了麻雀鳥。這幾隻麻雀,蔽身葉裡,就自以為可以隱瞞別人。其實,從其糞跡,早已暴露了它的藏身位置。
每天傍晚七點多,就可以聽到吱吱喳喳的聲音,它們消遙了一天,哼著歡樂的歌曲,恰似凱旋而歸。它們在庭前枝椏、鐵架、往來飛舞跳躍,追逐嬉戲,呼朋喚侶,有時拍拍翅膀,刷刷毛衣,似乎在歡慶又渡過了快樂的一天。我仔細傾聽它們的叫聲,雖然只是一種吱喳,卻有很多不同的聲調,有時竊竊私語,互相傾訴,可能蘊含萬種風情,可惜百囀無人能解。有時早上賴床不起,又被吱吱喳喳的雀聲吵醒,看看時鐘,才七點多。小鳥已唱出了黎明,我還慵自起來? 它們黎明即起,既昏便息,生活倒是很有規律。
天天看到這些點點滴滴的糞跡,有點不雅,真想驅走它們。但想到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園序》的一句話:“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”。是說:天地是萬物的旅館。上蒼衍生萬物,要大家和諧相處,即使螻蟻壁虎,也豈不是與我們共住大屋?其實麻雀是弱者,要捕殺它們,可說輕而易舉,但是上蒼有好生之德,它們也有自由生存的權利,為什麼要恃強欺凌弱小?難道連麻雀之小也容納不了?
講到麻雀,就連想到45年前唸初一時,中華文選有薛福成寫的《貓捕雀》的課文:一隻母雀帶著四、五隻雛雀在棗林間習飛,貓蔽身林間,突噬雀母,其雛噪而逐貓,貓反奔入室。母雀死,其雛繞室啁啾,飛入室者三,越數日,猶望室而噪也,哀哉!弱小的麻雀,也知喪母之痛,為了親情,不懼強大的邪惡敵人,奮不顧身,令人敬偑。
另有一篇是俄國著名文學家屠格涅夫寫的《麻雀》:作者打獵回來,在花園的蔭路上,因大風搖動,一隻嘴部嫩黃的小麻雀,從巢中掉落地上。他的狗潛行趨近,突然一隻灰黑的老麻雀,勢如飛石一般,投到狗的鼻前來。它驚惶萬狀,倒豎全身的羽毛,發出絕望而哀求的叫聲,二次撲向齒牙發光而張大的狗嘴。母雀為救護而來,用它自己的身體庇護自己的小麻雀,它的小身體因恐怖而戰抖,它的音調哽咽而怪異,它雖恐怖失神,卻還是願意犧牲自己。對麻雀看來,狗是龐然大物,但它不能為了危險,就高高地躲在樹枝上,有一種比它的自衛本能更強的力,使它飛撲下來。這股愛子的力量,連狗也驚愕呆立。英勇悲壯的麻雀,真是令人肅然起敬!
讀過這兩篇課文之後,我對平凡而看不起眼的麻雀就另眼相看。在童年曾有捉雀的經驗,在夜晚,靜悄悄把雀巢母子整窩捉來,剛生柔毛的小麻雀,只會張開黃口,啾啾索食,待到羽毛漸豐,餵以草籽飯粒,竟然不吃了。母雀更糟,在籠裡飛撞,寧可挨餓,不肯進食,結果還是放了它們。不自由,毋寧死,連麻雀也會為自由而絕食。反而有些人為了一口飯,不辨是非黑白,抱著拿人錢財,替人消災的心態,任人差使,成了邪惡的幫兇,活得一點尊嚴也沒有,真是連麻雀也比不上。
壯哉!麻雀雖小,義薄雲天,不食嗟來之食,氣節可嘉。因此,我對麻雀早存敬意。麻雀也懂得擇地而居,它飛來我家,猶如“燕雀賀廈”,必定認為,此地安,能居住,不愁風雨,必是福府。否則,此地安能居住?
有鳥聲的地方,就有生機,麻雀的光臨,是種榮幸,也增添我的生活情趣。我住在甲洞馬魯里,這個花園道路,都是以鳥名為命名,沒有號碼系統,很難尋找。有人滿肚烏氣,戲謔為“鳥園”,而我則美其名為“百鳥花園”。因為從路名不正是顯示此地是百鳥匯集之地嗎?每天從清早到晚,都可以聽到喜鵲、八哥、布穀、烏鴉、麻雀、姑虎鳥、還有各種不知名的鳥聲,豈不是百鳥爭鳴嗎?假如只聽到一種鳥聲,單調孤獨,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愛呢?
于是,我把麻雀當朋友,每天關注它們的起居。白天,它們也成群結隊,在庭院四周飛舞跳躍,狗兒的剩飯,成了它們的美餐,任它們吃也吃不完。晚上仔細查看,無論它們怎樣聰明躲藏,總會露出“麻腳”,讓我看到它們的睡姿。有一晚,我看不到它們的蹤影,我試試搖動葡萄籐,噗噗數聲,驚起幾隻麻雀掠飛循逃,消失在黑暗中。我真感內疚,為什麼要驚破它們的好夢?它們不知會不會受驚嚇而不敢回來?
第二晚,麻雀還是唱著吱喳的歌曲回來了,我才放心。麻雀的警覺力很強,有時它們可能還沒入睡,當我從葡萄籐下經過察看時,也會嚇走它們,但過後它們還是放心回來。它們沒有築巢,我想,它們可能還未成家。
麻雀不能跟著鷂子飛、會叫的麻雀不長肉、一百只麻雀炒成一盤菜---盡是嘴、麻雀嫁女兒----吱吱喳喳…….。從這些俗語可以看出,人們對麻雀總是看不起,否則它們早已成為人們桌上的佳餚。但是,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,它被人看不起,才是明哲保身,遠離禍害的生存之道!
它不像烏鴉噪聒,吃腐屍,惹人厭惡,引至殺身之禍;它沒有肥美之肌,不會遭人張弓射擊,成為驚弓之鳥;它沒有美麗的翠羽,不會被人捕捉,成為籠中的金絲雀。它沒有喜鵲悅耳的嘹亮歌聲;也沒有黃鶯清脆的金嗓子,所以沒有顧忌,不會成為籠中的寵物。號稱和平使者的鴿子,也會成為人們口腹的佳餚;即使是空中惡霸的蒼鷹,也會被人捕獲而屈服,見兔放鷹,成為替人捕殺弱小的劊子手。籠中有食湯刀近,麻雀沒有這些隱憂,消遙自在心地寬,無憂無愁勝公卿。所以麻雀是快樂的小天使,分分鐘都在歡欣雀躍。而我們一生,能有幾回樂事,像麻雀那樣“雀躍”?其實麻雀有自知之明,它不像馬兒不知臉長。它有局限,不像鵬飛萬里,好高鶩遠。所以三國魏阮籍《詠懷》寫道:“寧與燕雀翔,不隨黃鵠飛”。意思是說:寧願和燕雀一起飛來飛去,也不跟著天鵝高飛。說明人生在世,要自量力而知進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